進口車壓境 國瑞車產量下滑

氣噗噗(airstage)

2018/08/08 23:18:39

發文

#6049914 IP 240.10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進口車占整體車市比重愈來愈高,國產車嚴重被擠壓。二年前台灣最大組車廠國瑞汽車才慶祝全年產量突破20萬輛,今年受到外銷、內需皆不振,全年產量恐掉到11萬輛,連帶供應鏈體系的零組件廠也面臨更多的考驗。

國瑞汽車2016年產量突破20萬輛,其中Corolla Altis成功出口9萬輛,打破台灣整車出口紀錄,帶動產業上下游商機。

但也因為中東市場的規模相當大,引起豐田土耳其廠積極爭取,希望以地利的優勢,搶下為豐田生產、銷售中東市場的代工商機,間接衝擊國瑞生產量。

國瑞汽車是台灣最大的組車廠,更被日本豐田評為與日本原廠同等級的組車廠,卻因為中東的市場需求縮減、台灣本地市場又有進口車大軍壓境影響,規模縮減。受影響的不只是和泰車,同時國產車主要陣容的裕隆集團旗下裕日車、中華車也同樣受到影響。

進口車在去年突破整體車市的四成比重後,各方關注何時突破五成關卡,以台灣一年44萬輛的規模計,國產車數量約20餘萬輛,包含和泰車、裕日車、中華車、福特、現代、納智捷等眾多品牌與眾多車款,目前更因為規模不經濟,模具攤提成本高,使國產車愈來愈不具競爭力,供應鏈的組件供應商嚴陣以待。

以台灣主要的OEM車燈廠大億交通為例,今年上半年即因國產車市場縮減、影響大億交通的成長能量,但大億交通在內銷OEM之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希望全年仍然能夠達到10%的年成長。

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表示,過去幾年國產車比重持續下挫,主要是因為休旅車崛起,進口品牌應變快速,快速搶下這股新興買氣。隨著新車款已大致到位,進口車快速成長可望到此轉趨平穩。

國產車品牌則是積極應對,裕日車尋求原廠支援,在全球車款中,在X-Trail之外,開發全新車款Kicks,同樣主打休旅車,可望為國產車再增加一支新的生力軍。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292396

=========

不知道在講什麼,進口車的熱賣,和泰就是推手之一。RAV4進口、C-HR進口、便宜的NX200,接下來還有Auris、Camry,這些都是銷售量不錯的進口車,進口市占率提高和泰責任占一半。進口車的快速成長可望趨緩??那麼你的新車就會都賣不掉喔。八成又是為了股價的發言😜

24

則留言

2

你有freestyle嗎(jazzcat)

2018/08/08 23:20:22

發文

#6049916 IP 251.19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真的想要跟進口車競爭,就讓國產車配備補齊吧。看看馬3的配備跟價格,國產車拿什麼比

夠夠魚(gogofish)

2018/08/08 23:28:32

發文

#6049919 IP 187.1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屁,進口車比例不高,國產車數量多的時候,有比現在更有競爭力嗎?沒有!!就是因為之前賺太多,用一堆沒競爭力的貨色塞給消費者,現在有進口車可以比較,當然要買國外製造、配備齊全、價格差不多的東西啊

jasonguo(jasonguo)

2018/08/09 07:34:03

發文

#6049925 IP 111.24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慘了~下一個準備關廠的廠

柴油車170K(hifeng0336)

2018/08/09 14:07:18

發文

#6049936 IP 122.116.*.*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8/09 14:08:41

發文IP 122.116.*.*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jasonguo(jasonguo)

2018/08/09 18:32:21

發文

#6049948 IP 111.24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這可是寶

柴油車170K(hifeng0336)

2018/08/09 23:18:52

發文

#6049964 IP 122.11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這可是寶

 

願聞其詳. 😍

夠夠魚(gogofish)

2018/08/09 23:39:23

發文

#6049965 IP 187.1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慘了~下一個準備關廠的廠

 

國瑞關掉前,應該還有很多先烈😂

zeke(zekebobe)

2018/08/10 11:34:58

發文

#6049993 IP 210.20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也許是現代資訊較為透明,讓原本不懂車的人,漸漸知道車子如何選擇。
安全、配備、價格都備受疑慮,當然會買資訊透明的進口車。

jasonguo(jasonguo)

2018/08/10 23:14:51

發文

#6050023 IP 111.24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這可是寶

 

願聞其詳. 😍

 

Tesla: 電動車、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和乾淨電能儲存裝置

花點時間研究一下,你就會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氣噗噗(airstage)

2018/08/10 23:39:47

發文

#6050030 IP 240.10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這可是寶

 

願聞其詳. 😍

 

Tesla: 電動車、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和乾淨電能儲存裝置

花點時間研究一下,你就會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鋰電池台灣多半都送出國處理,淘汰的電池其實沒有完全不能用,很多只是電容量下降。這時候就可以拿來做其他用途,其他不需要那麼高電壓、高電容量的用途,比如說電能儲存裝置。

然後人家請教,不用還酸一句井底之蛙,只不過你剛好稍微了解一點東西,不代表你比較有見識

LuLaLa(lulala5566)

2018/08/10 23:43:45

發文

#6050031 IP 251.19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台灣現在鋰電池的回收鍊還不完整,沒有足夠回收輛支援開電池回收廠,送出境外居多。鎳氫電池台灣應該就有能力處理回收了,鹼性電池、一般乾電池、鉛酸電池就更不用說啦

不過即使在國外,鋰電池的回收率也離100%很遠很遠,真要說不環保,也沒錯啦

精打細算(azxcxza123)

2018/08/11 14:56:39

發文

#6050046 IP 180.21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國瑞產量多少真要看頭又大的臉色!

新底盤模組生產架構早日導進台灣那才有新車可以做啊,,
如果日本母廠不放,那國瑞只能生產舊樣式的直到該車型停產啊!
到時就真的慘了!

所以國瑞該努力的去爭取新車款台灣製造啦!

氣噗噗(airstage)

2018/08/12 00:15:46

發文

#6050070 IP 240.10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國瑞產量多少真要看頭又大的臉色!

新底盤模組生產架構早日導進台灣那才有新車可以做啊,,
如果日本母廠不放,那國瑞只能生產舊樣式的直到該車型停產啊!
到時就真的慘了!

所以國瑞該努力的去爭取新車款台灣製造啦!

 

TNGA產線差不多蓋好了啦,今年應該就會開始測試,預計明年量產

精打細算(azxcxza123)

2018/08/12 10:25:45

發文

#6050082 IP 180.21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其實國瑞應該是也不用怎擔心,,
TNGA產線如真蓋好投產,,搞不好又成為頭又大外銷代工生產地!

只要頭又大又全球熱銷,,國瑞可能要奉命生產外銷!
反正台灣組裝能力強又快,,只要有材料就能快速生產組裝,,

對岸的Brian(brian1030)

2018/08/29 09:43:35

發文

#6050830 IP 172.9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Mr. Wang(wangoldmr)

2018/08/29 14:02:48

發文

#6050848 IP 61.231.*.*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8/29 14:04:59

發文IP 61.231.*.*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與領導成效不佳, 品牌更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對岸的Brian(brian1030)

2018/08/29 15:48:09

發文

#6050852 IP 125.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與領導成效不佳, 品牌更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過度的保護并不會幫助本國汽車企業成長,大陸從80年代開始保護政策,一直到2005年左右徹底開放(所謂的徹底其實也不夠徹底),這期間國產自主品牌造出來的汽車都是品質爛到不行,進口合資品牌則是貴到不行。沒辦法,商人都是逐利的,就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也一樣.....

 

瑞典的成功靠的是龐大的歐盟市場,單靠它本國自己的銷量無法支撐起VOLVO和SAAB吧?韓國的汽車工業雖然起步比台灣晚,但是他們發展和推廣自主品牌的時間比台灣早,加上市場容量本來就比台灣大一倍,自然内銷和外銷日子都更好過。我個人覺得,目前台灣被大陸,韓國,日本三大汽車强國包圍著,還想要走韓國的路綫很難了。如果兩岸政治關係恢復友好,大陸政府可以給予台灣車企“本土企業待遇”的話,大陸這個多元化的汽車市場還是可以幫助台灣汽車工業成長的(當然,台灣車自身的品質首先要做好,畢竟現在的大陸市場競爭程度跟10年前很不一樣了)。

Mr. Wang(wangoldmr)

2018/08/29 21:09:16

發文

#6050863 IP 61.231.*.*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8/29 21:18:02

發文IP 61.231.*.*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與領導成效不佳, 品牌更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過度的保護并不會幫助本國汽車企業成長,大陸從80年代開始保護政策,一直到2005年左右徹底開放(所謂的徹底其實也不夠徹底),這期間國產自主品牌造出來的汽車都是品質爛到不行,進口合資品牌則是貴到不行。沒辦法,商人都是逐利的,就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也一樣.....

 

瑞典的成功靠的是龐大的歐盟市場,單靠它本國自己的銷量無法支撐起VOLVO和SAAB吧?韓國的汽車工業雖然起步比台灣晚,但是他們發展和推廣自主品牌的時間比台灣早,加上市場容量本來就比台灣大一倍,自然内銷和外銷日子都更好過。我個人覺得,目前台灣被大陸,韓國,日本三大汽車强國包圍著,還想要走韓國的路綫很難了。如果兩岸政治關係恢復友好,大陸政府可以給予台灣車企“本土企業待遇”的話,大陸這個多元化的汽車市場還是可以幫助台灣汽車工業成長的(當然,台灣車自身的品質首先要做好,畢竟現在的大陸市場競爭程度跟10年前很不一樣了)。

 

VOLVO遠在歐盟成立的50年前(SAAB是歐盟成立40年前)就創立了,在歐盟成立之後VOLVO反而每況愈下. 現代汽車在1967年成立, 比裕隆晚了14年, 裕隆就是當時台灣的自主品牌,曾經使用 YUE LOONG商標後改用YULON,但短視短利的領導無法獨立於日產之外,不久又改成NISSAN商標, 甚至十年前將裕隆(含進口)的行銷權交與日產投資的裕日汽車,裕隆汽車只負責汽車組裝與製造!

現在裕隆集團的汽車在海外已挫敗,在中國大陸亦節節敗退,這些事件告訴我們, 切勿好高鶩遠以及關鍵技術研發扎根的重要, 且領導團隊的決心意志與智慧亦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把握時機,等時機已過就不會再來了!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與領導成效不佳, 品牌更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過度的保護并不會幫助本國汽車企業成長,大陸從80年代開始保護政策,一直到2005年左右徹底開放(所謂的徹底其實也不夠徹底),這期間國產自主品牌造出來的汽車都是品質爛到不行,進口合資品牌則是貴到不行。沒辦法,商人都是逐利的,就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也一樣.....

 

瑞典的成功靠的是龐大的歐盟市場,單靠它本國自己的銷量無法支撐起VOLVO和SAAB吧?韓國的汽車工業雖然起步比台灣晚,但是他們發展和推廣自主品牌的時間比台灣早,加上市場容量本來就比台灣大一倍,自然内銷和外銷日子都更好過。我個人覺得,目前台灣被大陸,韓國,日本三大汽車强國包圍著,還想要走韓國的路綫很難了。如果兩岸政治關係恢復友好,大陸政府可以給予台灣車企“本土企業待遇”的話,大陸這個多元化的汽車市場還是可以幫助台灣汽車工業成長的(當然,台灣車自身的品質首先要做好,畢竟現在的大陸市場競爭程度跟10年前很不一樣了)。

 

VOLVO遠在歐盟成立的50年前(SAAB是歐盟成立40年前)就創立了,在歐盟成立之後VOLVO反而每況愈下. 現代汽車在1967年成立, 比裕隆晚了14年, 裕隆就是當時台灣的自主品牌,曾經使用 YUE LOONG商標後改用YULON,但短視短利的領導無法獨立於日產之外,不久又改成NISSAN商標, 甚至十年前將裕隆(含進口)的行銷權交與日產投資的裕日汽車,裕隆汽車只負責汽車組裝與製造!

台灣的汽車工業想要成為世界品牌,當初當然是必須靠出口,而海外成功的三部曲: 平價-品質-競爭力, 一樣也沒做好.

現在裕隆集團的汽車在海外已挫敗,在中國大陸亦節節敗退,這些事件告訴我們, 切勿好高鶩遠以及關鍵技術研發扎根的重要, 且領導團隊的決心意志與智慧亦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把握時機,等時機已過就不會再來了!

Mr. Wang(wangoldmr)

2018/08/29 21:42:18

發文

#6050864 IP 61.23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另外,有一點是要補充, 台灣在中國大陸的自主汽車品牌只有納智捷,就算兩岸關係變好,納智捷還是無法跨越成功的門檻,因為這牽涉到列強車廠環伺下納智捷產品的競爭力,品質瑕疵與行銷失據等等問題,太難克服.
其領導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扭轉劣勢,企圖由黑翻紅, 試圖增加資本豪賭一把,卻不懂跳脫迷失看大局, 殊不知繼續豪賭下去只有加深必敗後之痛苦!

新好男人(gentlemen888)

2018/08/29 23:06:55

發文

#6050869 IP 187.11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brian1030(對岸的Brian)所寫

 

回應 hifeng0336(柴油車198K)所寫

 

當進口車商可以海削消費者, 又可搖母廠尾巴, 股價又可不墜, .... 中國政府知道怎麼找車廠喝咖啡砍維修價, 呆灣不行.

更嚴重的是 .......  被原廠換下來的鋰電池跟鎳氫電池跑哪兒去了? 真的環保嗎? @@

 

大陸政府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强勢有力的,在過去大陸自主品牌還未崛起的年代,國外品牌一樣非常拽,而合資方的大陸國企爲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和外國合資方同流合污,所以大陸的車價是大概10年前才開始逐漸降下來的。靠的全是大陸民營私營汽車企業的努力,例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等等。

 

不過,台灣市場容量實在是太小,想要發展自主品牌估計是個“Mission Impossible”。要知道,長城汽車最好賣的H6城市SUV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就40萬臺,跟整個台灣的汽車銷量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如果台灣的本土汽車工業想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其規模效應,繼續進軍大陸市場几乎是唯一的選擇。納智捷在大陸的失敗不完全是品牌力不夠的問題,是因爲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去10年大陸車進步太快,台灣汽車要追上大陸市場潮流才能有生存空間。

 

絕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但其他觀點同意)

台灣在90年代有幾年汽車一年銷量將近50萬台

那時韓國汽車尚未起飛精壯

中國汽車的自製率和完成度更不用提了

其實台灣汽車有機會契入時機發展汽車工業

但裕隆兩代從50年開始創建裕隆就藉著政府保護傘與大量融資大賺順風錢

不圖精進發展深耕關鍵零組件,研發經費比例過低,研發團隊與領導成效不佳, 品牌更只是被日本日產公司所控制

而裕隆汽車只圖坐享暴利,未能以平價國產車回饋社會與作大市場與市占率

裕隆第二代確實有發展自主品牌的願望,但是領導者剛愎自用自大天真與目光短淺,自主品牌外銷一再失利受挫,任何人都知道這是品質和布局錯誤的結果

韓國現代汽車現在是世界第四大車廠, 韓國也不過5千萬人,多過台灣不太多, 瑞典人口數更少,所以以中小國家來說,人口數並非發展汽車工業的絕對

世界汽車群雄並起,但過了20世紀,裕隆納智捷就失去發展世界級汽車工業的先機,水平也愈差距離愈遠

這兩代賺足了台灣消費者的錢,但是提到這廠牌卻讓台灣人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大部分此地人對他們觀感不佳的原因

發展品牌我也認為不是不可能,但坦白說,以目前台灣的條件,要發展品牌,很難。培植品牌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3C產業和汽車工業的狀況還蠻類似的,單靠台灣內銷市場難成大器。但是我們還是有ASUS、ACER、HTC...等等,即使不是第一名,但至少也是走出國際,叫得出名號的品牌。

汽車品牌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嚴峻,可是現在汽車工業也並非需要全部土法煉鋼,通通要自己打造的時代了。把硬體交給更專精的廠商,專心發展軟體還有整合,不要貪心一開始就想打車海戰術,穩穩把一台一台車做好。Hyundai旗下的Genesis就有點這種味道,到現在車款也不多,但評價都不差

熱門新聞
綜觀2024年度總市場整體前10名僅有Toyota Yaris Cross為新進榜,其餘多數成員與2023年相同,僅是在排名上做出改變。
臺灣電動車市場2024繳出38,033輛佳績,比2023年2.4萬輛成長率達53.5%,其中Tesla、BMW等都有不小幅度成長。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