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系列在公升級當中有眾多車款,包括以氣冷為主的 CB1100 系列、旗艦街車 CB1300,本次所試駕的 CB1000R 系列,這顆引擎為沿用 2007 年 CBR1000RR 的降馬力街車版本,但在 2018 年改款後,採用「Neo Sports Café」的新世代街車設計風格打造。2021 年式更是擁有電控系統,使得這輛車不僅是為了郊遊而設計,更能全面的於日常生活當中騎乘。
CB 系列過去以來都是 Honda 的主力商品,包括經典的 CB750、早年駕訓班最常看到的 CB400、甚至包括 Hornet 系列都屬於這個街車大家族。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 Hornet 系列,其雖然是街車造型設計,但改換上當家跑車 CBR 家族引擎,變為運動街車的概念。
CB1000R 最早於 2007 年米蘭車展中推出,其屬於 Hornet 900(CB900F、919)的後繼車款,引擎採用當時的 CBR1000RR 相同版本,但是降壓縮比之後將馬力稍有調降,使扭力可提前湧現,更適宜街車使用。2018 年 Honda 推出了第 2 代版本,也是本次所試駕的車款。
CB1000R 外觀融合眾多經典街車元素,打造出「Neo Sports Café」的新世代設計風格,將運動街車元素更偏向復古設計,但是融入更多新世代風格。
肌肉線條搭配經典元素
外觀部分最顯眼的即是圓形的頭燈輪廓,呈現出經典的街車風格,但其內的晝行燈則是採用淚滴型的造型,中間頭燈組則是採用新世代車款標準的 LED 燈組。往後看可以看到油箱造型顯得有更多銳利的線條,搭配新造型的水箱側罩與鋁合金副車架,以及短車尾的設計,呈現出豐沛的肌肉感受。
本次我們所試駕的車型為升級版的 CB1000R+,在原有基礎下,增加了造型風鏡來遮蔽儀表,下方則可以看到 CNC 切削的車架樞軸與切削加工鋁圈,不過原廠資料所提供的單座蓋則未搭載,仍維持雙座造型設計。
跨坐上車之後,一眼可以看到辨識度極高的 5 吋 TFT 全彩數位儀表,外環顯示指針式轉速表、中間則是以數字方式呈現,更特別的是右側部分,可以看到顯示的騎乘模式選擇,包括動力、循跡等等都有 3 段獨立顯示功能,另外下方則還有檔位顯示。
除此之外,這套儀表還能透過 HSVCS 連接智慧型手機,可透過語音操作通話、訊息、音樂、導航等功能,這些功能也都是透過左側把手開關來控制,可惜的是這套系統目前僅支援 Android 手機,另外座椅下方提供 1 個 USB 插座來為手機充電提升續航力。
CB1000R 座高有 830 mm,對於正常體型的亞洲人來說算是略高,但背脊式車架的設計使整體造型不會像環抱式一樣太寬,因此以筆者 170 公分身高跨坐為例,雖然停車時雙腳著地僅有腳尖著地,但整體不會太過於費力。而正常騎乘姿勢下,可以發現把手與坐墊設計使得身體稍有前傾,這樣的設定能夠在加速時,更方便讓騎士固定身體,很明顯的是為高速行駛而設計。
宜動宜靜的快車
CB1000R 動力採用 2007 年 CBR1000RR 相同的 998 c.c.直列 4 缸引擎,擁有 88.6 匹馬力、最大扭力則是 9.2 公斤米,兩者皆是在引擎轉速每分鐘 7,000 轉時達成,此獨特的引擎輸出自然是由於受限臺灣環保法規因素,動力調降後的版本。
不過這並不代表 CB1000R 就沒有力,對於一輛 213 公斤加上筆者含裝備共約 300 公斤的重量來說,每匹馬力僅需乘載 3 公斤多的重量,無論是加速還是尾速都絕對是非常綽綽有餘的。當筆者全力轉下油門等轉速拉起後,仍然必須要將上半身前壓、大腿夾緊油箱才能夠避免身體被往後拋。不過確實可以感受到超過 7,000 轉之後,後勁確實是稍有所下降,但以街道設定來說,反而更容易控制。
在變速箱上,仍然使用常見的往復式 6 檔變速箱,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試駕的 CB1000R+另外還標配進退快排,也就是在換檔機構上加入一電子感應器,進檔時會直接切斷引擎輸出、退檔時會自動補油,大幅降低因為換檔失誤而造成車身動態不穩甚至後輪鎖死的狀況。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CB1000R 所擁有的騎乘模式系統,其共有 Sport、Standard、Rain、User 共 4 種模式,可分別控制包括 P 動力輸出、EB 引擎煞車、T 扭力控制,在 Sport 模式下,除了動力全輸出以外,引擎煞車調降與扭力控制最低的狀態,對於運動性能自然是有最大的自由度,而 Standard 模式則是全數都為中等,反應較為中性,對應一般車流狀況的市區或郊區長途行駛都相當輕鬆。
除了前 2 種模式以外,Rain 模式將引擎輸出設定最低、擁有一般的引擎煞車並將扭力控制介入程度拉到最高,使其在濕滑路面下也不容易打滑失控。但此模式不僅可在下雨使用,筆者在市區塞車時,切換到此模式下更容易控制速度來跟著車流速度走,騎乘上壓力也減輕極多。另外 User 模式則是可自由切換,動力、引擎煞車與扭力控制都有 3 段自由調整空間。
懸吊部分則是有效的輔佐了這樣的引擎輸出特性,Showa SFF-BP 倒立式前叉不僅有著足夠的剛性與支撐度,足夠長的懸吊行程也幫助在遇到不平路面時能有效吸收跳動,搭配後單槍中置避震的組合,進入山區之後更能讓筆者安心的悠遊於彎道之間,再搭配有 ABS 的前後碟煞與輻射式卡鉗系統,對於一般道路或山路而言,已屬於超規格的配備了。
多數經驗來說,過去這種公升級紅牌重機即使僅是街車,在真實生活中也僅僅屬於假日出遊的娛樂車款,想要在市區代步的話還是有相當多的侷限性,但新世代車款搭載了騎乘模式選擇後,讓這些車不僅僅只是在假日時可以牽出來,也能作為真正與生活完全貼合的車款。
人身部品小教室:Macna Empire 可拆防水內裡夏季防摔衣
在購入安全帽、手套、靴子後,筆者最推薦的下一項人身部品就是護具衣了。護具衣可當外套使用、摔車時上半身所有關節都有所保護、同時也可大幅降低擦傷的機率,可說是相當實用且不影響生活日常的騎車裝備。當然,除了實用以外,舒適性也是相當重要的,要能夠抵禦夏季陽光、又能維持涼爽、還能在下雨時充當雨衣,這樣的護具衣會是最好的選擇。
Macna 所推出的 Empire 可拆防水內裡夏季防摔衣,全身大面積的透氣網眼布料能在夏天時提供相當不錯的透氣性,騎乘時靠著風吹,不會感到過於炎熱,同時包括護胸與護背也都有不破壞強度的打孔設計,搭配 Mesh 網裡直接層壓技術,保障安全之虞仍有舒適的效果。
另外針對肘部、肩部等需要需要耐磨的部分雖然仍是耐磨材質,但是獨特的 Night Eye 設計,夜間時擁有強烈的反光效果,即便是低調的深灰色也能在夜間有極高的識別度,另外其內的 R.I.S.C.護具同時也有 CE 1 級保護效果,蜂巢狀的打孔設計也具備通風效果使其不會悶熱。
除此之外,Macna 獨具一格的拉鍊設計,即便是戴手套的情況下也能輕鬆操作,再搭配包括手腕、腰部、領口寬度調節設計,使其能完全服貼身形,再加上後方的腰帶扣設計,讓這件護具衣能夠在騎乘時給予最充分的防護。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