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宏佳騰旗下在臺速克達的濫觴,Co-in 車系自 2010 年推出以來,就已獨特的方塊造型與多款活潑車色,展現出品牌的設計以及開發能力。在經過超過十多年銷售,全新世代的 Co-in 隨著 2022 年 7 月宏佳騰推出新世代油車計畫,與黃牌級距的 STR 一同登場,以全新市場定位回歸,搭載 125c.c.級距動力並擁有煥然一新的造型。

全新世代的 Co-in 隨著 2022 年 7 月宏佳騰推出新世代油車計畫,與黃牌級距的 STR 一同登場,以全新市場定位回歸,搭載 125c.c.級距動力並擁有煥然一新的造型。

在 Co-in 新車正式交車前夕,我向宏佳騰安排新車借測。在中山北路的林蔭美景、陽金公路與金山北海岸山海環繞的環境下,探究新一代 Co-in 產品特色。

煥然一新,導入極簡電車風格

  1. 捨棄方塊風格,呈現極簡樣貌
  2. 與電車共用燈組,光圈設計強調辨識性

全新世代的 Co-in 在外觀上有著相當明顯的變革,除了採用 10 吋胎圈設計以及平面坐墊的設計以外,基本上與第 1 代 Co-in 車型並沒有強烈的連結。車頭部分,新 Co-in 完全捨棄了過去的方塊風格,折線也大幅減少呈現極簡樣貌。並且導入具有速度衝勁感之外型設計,LED 頭燈採用與自家電動機車 Ai-2 相同的燈組,半包覆式光圈帶來高度辨識性。LED 方向採分離式,再搭配裸把及造型風鏡,讓 Co-in 自車頭望去即有著與電動機車高度相仿的視覺感。

車頭部分,新 Co-in 完全捨棄了過去的方塊風格,折線也大幅減少呈現極簡樣貌。並且導入具有速度衝勁感之外型設計。

自車頭至車尾,Co-in 腰線自前土除開始,沿著座墊下方車體膨起再收緊的曲線來到尾部;下方線條則沿著置踏區,經擡升車身側蓋的所露出的後輪,兩線條同時於 LED 尾燈處收束,流線形態形成較高的重心效果,在視覺上營造出輕快、強烈的運動性。尾燈同樣捨棄方形設計,改搭載一體長條型 LED 燈組,後把手也為符合線條而改採傳統斜式設計。

Co-in 腰線自前土除開始,沿著座墊下方車體膨起再收緊的曲線來到尾部;下方線條則沿著置踏區,經擡升車身側蓋的所露出的後輪,兩線條同時於 LED 尾燈處收束,流線形態形成較高的重心效果。
尾燈同樣捨棄方形設計,改搭載一體長條型 LED 燈組,後把手也為符合線條而改採傳統斜式設計。

大型 LED 儀表與 Keyless 配置增科技感

  1. 5.5 吋 LED 儀表對比度高、辨識性佳
  2. Keyless 感應距離適中,操作易上手
  3. 儀表位置稍低,高大騎士需適應

在延續基礎速克達的內裝架構下,新 Co-in 在內裝部分主要換上 5.5 吋 LED 儀表以及新增 Keyless 功能。其中,LED 儀表造型與自家電動機車入門車型無異,同樣採用大字體顯示時速,惟內容部分新增油量顯示,電車的相關警示燈也改為引擎、電瓶與更換機油警示燈,同時電車啟動鍵也改為顯示切換。整體而言,螢幕對比度相當高、加上大字體設計在艷陽下仍有足夠辨識度,雖然儀表角度對較高大的騎士來說過低,但我認為瑕不掩瑜。



在延續基礎速克達的內裝架構下,新 Co-in 在內裝部分主要換上 5.5 吋 LED 儀表以及新增 Keyless 功能。
LED 儀表造型與自家電動機車入門車型無異,同樣採用大字體顯示時速,惟內容部分新增油量顯示,電車的相關警示燈也改為引擎、電瓶與更換機油警示燈,同時電車啟動鍵也改為顯示切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 Co-in 將座高設定為 760mm,與市面上個性化都會車款相比未見遜色,即使是身材較嬌小、矮小的騎士也可容易上手;只是對於腿長的騎士來說,相對較高置腳地板高度,則會讓腿部收折超過 90°,長途騎乘會比較辛苦。

新 Co-in 將座高設定為 760mm,與市面上個性化都會車款相比未見遜色,即使是身材較嬌小、矮小的騎士也可容易上手。測試人員身高 177 公分。

動力「平順」無衝勁,小胎配置靈活

  1. 124.9c.c.七期引擎締造 48.5km/L 油耗
  2. 加速性平順,起步、高速疲軟
  3. 後鼓煞表現差強人意

新 Co-in 在動力部份有著明顯更新,採排氣量 124.9c.c.的氣冷單缸引擎,可提供 8.16 匹最大馬力及 0.9 公斤米(8.8Nm)最大扭力,並通過國內最新環保 7 期認證。

就數據上看來,新 Co-in 與市面上 125c.c.級距國民車有所差距,不過原廠強調這具引擎訴求節能省油的動力表現,加速性並非開發重點。在能源局油耗資訊中,其繳出了 48.5km/L 的三級油耗,搭配 6L 的油箱空間,官方表示 Co-in 可達 288 公里的最高續航。

新 Co-in 在動力部份有著明顯更新,採排氣量 124.9c.c.的氣冷單缸引擎,可提供 8.16 匹最大馬力及 0.9 公斤米(8.8Nm)最大扭力,並通過國內最新環保 7 期認證。原廠強調這具引擎訴求節能省油的動力表現,加速性並非開發重點。

在以省油優先的設定、加上本身就以都市代步車為定位,新 Co-in 的加速性可說是與「強勁」稱不上邊,起步時疲軟的加速感,加上過時速 50 公里後便相當緩慢提升到 85 公里即到極限,說實在地,其實是相當難以「運動導向」的角度來看這款 Co-in,但另一方面來說,平順的加速帶來的高度上手性與掌握度,就是 Co-in 最大的魅力。

雖然在市區已經體認到 Co-in 的運動特性不高,但我仍依計畫上到陽金公路,原本最高 85 公里的時速在上山的路途中,天花板直接降至 75 公里;此外,雖然 10 吋胎操駕靈活,且前潛望式前叉支撐性佳,但 Co-in 傾角設定較小,無論上下山的左彎時很容易碰住到中柱,要做激烈操駕可能不太適合。

受動力輸出限制,難以「運動導向」的角度來看這款 Co-in,但另一方面來說,平順的加速帶來的高度上手性與掌握度,就是 Co-in 最大的魅力。

此外,在煞車部分,Co-in 前方碟煞加上優秀前叉的配置,表現足敷山路使用;但是試乘車款後鼓煞的煞車表現差強人意,不僅手感過軟,煞車力道也遠遠不及前輪,高速煞車時無法給予駕駛足夠的信心。好在車輛重量較輕,移動慣性同樣相對比較低,試駕過程中標配的 ABS 也沒有實際作動過。

外觀迷人、科技豐富,期許不只市區代步限定

就產品本質上而言,新一代 Co-in 除了在外觀及內裝配備的設定上,透過了許多共用的設定,強化品牌的鮮明特色外,本身的造型設計也不落時尚型車款可愛、歐風的窠臼,成功為燃油機車開創出新的一條道路,是其最迷人的特點。此外,在科技配備的搭載,也都擁有了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特質。

在性能與操控表現部分,新一代 Co-in 車輛懸吊調校加上小胎的優勢,具有靈活好上手的特性,油耗亦有一定程度的水準。但疲弱的加速性能與煞車表現,會使其無法滿足消費者偶爾對於運動性能的渴望,而大幅限定這款車的駕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