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土耳其 GP 賽況 + 不準確預測 =_=|||
#F1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3:06:45

發文

#202851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上面是我用 Excel 做的預測, 紅字都是預測的數字.

法拉力在Q1跟Q2都比Renault平均快上0.650秒左右.

Alonso 提到 B牌輪胎單圈非常快, M牌在比賽的長跑中差距應該不會那麼大. 另外也沒有提到失誤, 所以Renault的成績應該就不會起伏太大.

以Q1的平均值跟Q2的平均值比較, 場地讓時間進步約0.9秒, 也就是Q2的時間應該在平均上, 會比Q1快上0.9秒.
除非車手表現的不好, 或是輪胎的問題. (不負責任估計😀)

所以套用0.9秒到 Q3-Q2 的秒差, 得到一個估計值, 也就是估計載了油之後的實際秒差.
在土耳其這個賽道, 一圈的油量大約增加0.1秒的單圈時間.
所以把秒差X10就大約是在第一次進站前跑的圈數.

Massa 的七圈太扯, 應該是他Q2沒跑好.
Schumi 的差距也有點誇張, Q2跑太好了, 是唯一一個進入85秒單圈境界的車手, 但Q3有點凸槌.
Ferrari 起伏很大, 不太確定實際上有多快, 但應該是比 Renault快.

2005年的比賽, 第一次進站大概是14圈左右, 但今年多了換胎因素, 不知道是不是還用類似的戰術.
上面的紅字完全是很不準的估計, 只能大概看出誰會先進站.

結論是Schumi 應該多Massa了3~5圈的油, 第一段跑16~20圈左右.
Renault 應該是13~15圈進站, Alonso多一圈的油.
Ralf 的上台機會泡湯, Nick看起來很有機會!

Renault/Mclaren/Honda/RedBull/BMW 車隊支持者只能祈禱M牌胎在長跑中的表現不會輸給B牌胎.

估計可能全部相反 😀 看看就好
賽車是藝術

12

則留言

1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3:12:01

發文

#202853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清楚一點 😰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3:26:27

發文

#202856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一般而言, 如果同車隊的兩位車手採用相同的戰術, 老大的油載會多一兩圈, 因為油多的人有利(請參照"如何看F-1而不是看熱鬧"一文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id=34498)

感覺上 Ferrari 兩部車應該是同戰術, Renault也應該是同戰術, 所以Schumi 應該會在第一次進站之後超越Massa.

如果採用這種戰術, 代表Ferrari 要硬拼, 因為如果把Massa拿來擋Alonso, 可能會讓Alonso拿第二.
但看來法拉力要Massa 衝刺第一段, 讓兩台車拿下1, 2名.

預測會因為幾個因素變的很不準
1. M牌輪胎在排位賽裝死, B牌衰退比較快.
2. 氣溫與賽到溫度
3. 起跑順不順利
4. 第5~10名有人在裝死
5. Renault Q1/Q2 裝死
賽車是藝術

一筆殺(ibiza)

2006/08/27 14:41:21

發文

#202863 IP 92.1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唉!我數學很差,從小到大都差,因此我看到數字或是統計圖表類的東西就感到頭大與頭痛。
Insight大,沒有沒有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

我個人估計:未來10年的世界冠軍名單裡會有以下這些人物(現役的世界冠軍不算、尚未進F1的也不在預測名單內)

Kimi Raikkonen、Sebastian Vettel、Robert Kubica、Nico Rosberg
日本本田技研鈴鹿所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6:00:48

發文

#202869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ibiza (一筆殺) 所寫
唉!我數學很差,從小到大都差,因此我看到數字或是統計圖表類的東西就感到頭大與頭痛。
Insight大,沒有沒有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


一筆殺大... 我不大! 😀

ok 我試試看!

一開始用Q1的時間跟Q2比較, 因為每一次車子經過行車線, 會把灰塵帶走, 留下膠質, 單圈時間會因此進步.
Q3 因為有比賽油載的因素, 所以除了考慮賽道情況之外, 也要考慮載油量.

我用前十名的Q1平均時間跟Q2平均時間做比較, 得到了0.9秒這個數字, 也就是同樣的車/同樣的輪胎/同樣的車手/同樣低油載時, Q2時間會比Q1快0.9秒, 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

要估計比賽中, 第一段跑多少圈, 就要找出排位賽(油箱空的)與正賽(有油載)的時間差距.
比如說差1秒就是10圈的油, 也就是開賽起跑時車上有10圈的油.

那我們要找Q3與Q2的時間差距, 把0.9秒的賽道進步加進來
時間差距 = Q3 + 0.9s - Q2
時間差距 / 0.1 = 第一段的圈數 <= 這就是我的"極不準確預測"要找的東西.

所以跳過數字, 結論是Schumi 第一次進站在第17~23圈, Massa 第14~17圈, Alonso 第14圈, Fisi第13圈, Nick 第14圈, Button 第14~18, Kimi 第14~16圈, Kubica 17或18, Webber 27~29圈...

如果全部圈數都預測錯, 我也不會意外😀😀😀

賽道太新了, 2005跟今年規則又差很多, 沒啥資料可以尋找答案😭
賽車是藝術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7:20:33

發文

#202886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根據預測
Massa 應該是跑短程, 所以會用全速飆
Schumi 跑正常2停
Alonso 跟Massa差不多,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M牌胎排位賽較弱
Fisi 戰術跟Alonso一樣, 應該都是2停
Ralf 掛了
Nick/Button/Kimi 應該會有一番纏鬥, 速度差不多, 進站時機都差不多
Kubica 如果不是Q3慢的話, 就是戰術跟Nick 有一點不同, 跑較長的第一段
Webber 如果不是Q3跑爛掉的話, 就是一停或是2停, 但是跑極短的最後衝刺

預測完畢

以上!😵
賽車是藝術

一筆殺(ibiza)

2006/08/27 17:39:37

發文

#202888 IP 92.1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嗚嗚嗚~依然是數學,你只是把數學公式文字化而已,這位數學差的老摳摳還是看不太懂。
日本本田技研鈴鹿所

一筆殺(ibiza)

2006/08/27 17:40:42

發文

#202889 IP 92.1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等等列印下來,晚上看比賽時參照著看,應該會比較容易懂。
日本本田技研鈴鹿所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7:58:09

發文

#202892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這是德國站我做的預測
綠色的是實際的進站圈
前十名中了5個😀
Alonso 跟 Massa 差兩圈😭
Ralf 跟 Pedro 都出狀況
DC er... 😩

希望這次不會差太多😰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18:59:54

發文

#202900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為什麼圖都不見了😰
賽車是藝術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7 21:36:26

發文

#202917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lonso 心臟真不是普通的好... 05Imola 的續集😲
賽車是藝術

夏天的甲蟲(wacow)

2006/08/29 14:47:46

發文

#203234 IP 187.10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好專業...
果然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9 19:41:36

發文

#203286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acow (azure) 所寫
好專業...
果然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不敢當...


圖是www.FIA.com的
從分段時間大約看的出來, Ferrari 相對有優勢的地方在Sector 2.
不幸的, sector 2 沒有足夠長的直線, 多半是中速彎道, 不需要很長時間的煞車, 所以沒什麼超車的機會.
反而在速差最大的第12號彎, 也就是Sector 3這部分, Schumi並沒有快上Alonso多少.
從圖也可以看到, 最棒的超車點就是第12號彎.
只要掌握好9號彎的出彎速度, 車的尾速不要慢太多, 要在12號彎失去領先並不容易.
Schumi 入12號彎的尾速大約是 315.6 km/h
Alonso 的速度是 314.3 km/h

所以在Alonso對賽到重點掌握的很好, Schumi施壓又無效果的情況下, 紅車的完封計畫失敗.
熱門新聞
東風本田舉行記者會宣布e:NS2開賣,並開出限時優惠價15.98萬人民幣起,同時也預告今年還會推出靈悉L以及燁S7。
Volkswagen正式發表了小改款Golf R,外觀造型上進行小針美容,駕駛座艙導入了12.9吋中控,馬力小幅提升至333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