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號數指的是使用溫度還是粘稠度?
![]() |
| ![]() | |
一般機油號數如 Xw-Y 其中 X, Y 指的是冬夏使用溫度, 還是粘稠度? 為什麼仿間都會說, X 越高油越黏? 我記得應該是 X 越高冬季使用的溫度越高才是, 而在溫度範圍內的粘度應該不會差太多 | |||
![]() | ![]() |
前者是可力抗的最低溫度,0w的話好像是零下25度(太久了有點忘了,不是很確定)而不結凍,也就是在低溫下保持油水水的能力,每隔5其溫度也加5度,也就是5w的話是零下20度不結凍,因其比較黏故較易結凍,所以X比較高是比較黏沒錯。
Y是機油在100度下所測得的流動性也就是黏度,它剛好跟X相反,它要在很高溫(讓油變水水的,想想豬油在夏天)的狀況下僅量保持黏度,像耐力賽所用的就要非常黏,以前我看過日本廣告有一場耐力賽有台skyline是用20w-70(市售好像沒有這種號別)。
所以XY是代表著讓機油在高範籌中保持一定黏性的能力,數字愈寬廣能力愈佳,但也代表著非油?的東西﹣黏度增進劑在油中含量愈多,那油的潤滑性能會較差。
那 5w-50 比 0w-40 黏囉? 因為 50 > 40
可是 5w-50 又比 0w-40 不黏, 因為 5 > 0
越聽越迷糊...
可是 5w-50 又比 0w-40 不黏, 因為 5 > 0
越聽越迷糊...
於
2006/12/05 17:57:07
發文
這樣說好了...
油溫40度C以下(冷車啟動) ~ 看前者 X, 越大越黏
油溫100度C左右(引擎正常工作油溫) ~ 看後者 Y, 越大越黏
油溫40度C以下(冷車啟動) ~ 看前者 X, 越大越黏
油溫100度C左右(引擎正常工作油溫) ~ 看後者 Y, 越大越黏
![]() |
| ![]() | |
那 5w-50 比 0w-40 黏囉? 因為 50 > 40 可是 5w-50 又比 0w-40 不黏, 因為 5 > 0 越聽越迷糊... | |||
![]() | ![]() |
黏度從大到小排列 舉例來說吧
10W50
5W50
0W50
10W40
5W40
0W40
10W30
5W30
0W30
黏度越低 轉速好拉也比較省油 不過引擎高溫運作下保護性較低
前面那個數字是冷車起動時的低溫流動性 數字越低越好 個人覺的比較無所謂 台灣地區10W就夠用了
不過也有人說用低溫流動性較好的機油 引擎壽命會比較久
因為引擎冷車起動時機件的磨耗是最主要的原因(引擎運轉時的磨耗很輕微)
所以使用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 對冷車起動時的引擎有較好的保護性...
10W50
5W50
0W50
10W40
5W40
0W40
10W30
5W30
0W30
黏度越低 轉速好拉也比較省油 不過引擎高溫運作下保護性較低
前面那個數字是冷車起動時的低溫流動性 數字越低越好 個人覺的比較無所謂 台灣地區10W就夠用了
不過也有人說用低溫流動性較好的機油 引擎壽命會比較久
因為引擎冷車起動時機件的磨耗是最主要的原因(引擎運轉時的磨耗很輕微)
所以使用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 對冷車起動時的引擎有較好的保護性...
那 5w-50 比 0w-40 黏囉? 因為 50 > 40
可是 "5w-50 又比 0w-40 不黏, 因為 5 > 0 "
因為5W比0W較快結凍,所以5W較黏。
以前國內賽車時間短,常見0W-30的機油下去跑,由於非常“水”阻力超低,馬力輸出佳有少數車隊使用,但油膜過薄潤滑不足,曾有支車隊用0W﹣30,結果車隊三台車全爆缸。
可是 "5w-50 又比 0w-40 不黏, 因為 5 > 0 "
因為5W比0W較快結凍,所以5W較黏。
以前國內賽車時間短,常見0W-30的機油下去跑,由於非常“水”阻力超低,馬力輸出佳有少數車隊使用,但油膜過薄潤滑不足,曾有支車隊用0W﹣30,結果車隊三台車全爆缸。
其中 X, Y 指的是冬夏使用溫度, 還是粘稠度?
為什麼仿間都會說, X 越高油越黏?
我記得應該是 X 越高冬季使用的溫度越高才是, 而在溫度範圍內的粘度應該不會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