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29


深耕大臺中地區,提供現代奢華服務,JLR Taiwan攜手捷盈汽車打造捷盈臺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1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JLR Taiwan 台灣捷豹路虎與 Master Win 集團旗下捷盈汽車攜手合作,宣佈旗下授權經銷商-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正式開幕,作為 JLR 大臺中地區第 2 座旗艦據點,總投資額達 8 億元,坐落於北臺中潭子區的交通要道,採地上 4 層設計,總建坪達 1,800 坪,配置 Range Rover、Defender 與 Discovery 品牌共 12 輛新車展示區。

JLR Taiwan 台灣捷豹路虎與 Master Win 集團旗下捷盈汽車攜手合作,宣佈旗下授權經銷商-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正式開幕。

座落北臺中交通要道,採用頂級專屬香氛

JLR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位於臺中市潭子區環中東路一段 28 號,除了新車展示區,同時精心規劃接待區、客戶休息區和商談室,提供獨特的英式優雅氛圍,建築強調現代奢華的視覺印象,運用自然光營造寬敞明亮的室內空間感受,內部更採用與頂級香氛品牌 Air Aroma 合作的專屬香氛,搭配膠囊咖啡機品牌 Nespresso、天然有機保養品牌 Bamford,全方位強化賞車及回廠的精緻質感。

JLR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位於臺中市潭子區環中東路一段 28 號,除了新車展示區,同時規劃接待區、客戶休息區和商談室,內部採用與頂級香氛品牌 Air Aroma 合作的專屬香氛。

依循集團 House of Brands 發展理念,深耕大臺中地區

JLR 臺中地區授權經銷商捷盈臺中,隸屬於 Master Win 集團,於 2019 加入 JLR 地區經銷體系。JLR Taiwan 表示,全新據點依循集團 House of Brands 的發展理念,能夠完美呈現 Range Rover、Defender 與 Discovery 品牌各具特色的車型魅力,在嶄新的設計理念中,透過展示空間與專業服務廠,實現 JLR 持續深耕大臺中地區的堅定承諾。

JLR Taiwan 表示,全新據點依循集團 House of Brands 的發展理念,能夠完美呈現 Range Rover、Defender 與 Discovery 品牌各具特色的車型魅力。

備有 10 座維修工位、專屬 DC 充電樁

針對車主回廠服務,JLR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建構完整保養維修、鋁合金修護、鈑噴到汽車美容的一站式完整服務,服務量能包含電動車專屬維修工位在內,共設立 10 座維修工位,廠內亦設置 200kW DC 直流雙槍充電樁設備,方便車主充電使用 ; 另外,專業維修技師團隊中,共有 6 位取得英國原廠專業技師認證,並配置電動車維修認證技師,滿足車主快速且安心的回廠檢修服務。

JLR 捷盈台中旗艦展示暨服務中心建構完整保養維修、鋁合金修護、鈑噴到汽車美容的一站式完整服務。

[U-EV]超過600匹馬力、最大續航逾500公里,蔚來Nio 6座旗艦休旅EL8進軍歐洲市場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2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中國電動車廠蔚來 Nio 在 2023 年 1 月發表新款 6 人座純電休旅 ES8,而如今經過約 1 年半的時間,這款大型旗艦休旅近期正式進軍到歐洲市場,包括丹麥、德國、荷蘭、瑞典和挪威,其也是品牌登陸歐洲後所推出的第 6 款車型,同時車名以 EL8 之姿來登場;車型上提供標準版 75kWh 電池容量、大電版 100kWh,在 WLTP 標準下分別有著最高 463 公里以及 508 公里續航,同時皆採用前後雙馬達設定,具備最大 643 匹馬力,在德國地區價格為 82,900 歐元起 ( 約新臺幣 288 萬元 ) 。

蔚來 Nio 6 人座純電休旅 ES8 以 EL8 之名進軍歐洲市場,車型上提供標準版 75kWh 電池容量、大電版 100kWh,在 WLTP 標準下分別有著最高 463 公里以及 508 公里續航,同時皆採用前後雙馬達設定,具備最大 643 匹馬力。

Nio EL8 ( 中國稱為 ES8 ) 設定為 6 人座、豪華旗艦車型,車身尺碼來到車長 5,099mm、車寬 1,989mm、車高 1,750mm,軸距 3,070mm,同時車輛風阻係數僅為 0.25Cd;車內部分 EL8 展現出奢華的設計感,包括 23 支喇叭、2 千瓦環繞音效、環景照明、AR/VR 和雙層玻璃等等,並且第二排座椅可以選配 14 向電動調整,還可選擇中央走道或具冰箱功能的中島式扶手,至於前方有著 12.8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10.2 吋數位儀表,搭配上 16.3 吋抬頭顯示器,同時還擁有人工智慧助手 Nomi。

Nio EL8 ( 中國稱為 ES8 ) 設定為 6 人座、豪華旗艦車型,車身尺碼來到車長 5,099mm、車寬 1,989mm、車高 1,750mm,軸距 3,070mm,同時車輛風阻係數僅為 0.25Cd。
車內部分 EL8 展現出奢華的設計感,並且第二排座椅可以選配 14 向電動調整,還可選擇中央走道或具冰箱功能的中島式扶手,至於前方有著 12.8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10.2 吋數位儀表,搭配上 16.3 吋抬頭顯示器,同時還擁有人工智慧助手 Nomi。

EL8 配備了蔚來最新的 Banyan 智能系統,包括由超遠距雷射雷達、800 萬像素攝影頭等 33 個高性能感測器組成的 Aquila 系統、由 4 顆 Nvidia Drive Orin X 晶元組成、總算力高達 1016 TOPS 的 Adam 平臺,並採用智慧多光束大燈,在雷射雷達的支援下,結合前攝影頭、毫米波雷達,其可以自動偵測路況,指引照明系統實現精準的光束分佈,至於輪圈標配為 20 吋,並可選配至 21 吋或 22 吋。

廣  告

動力規格部分,EL8 提供了 75kWh 與 100kWh 兩種電池容量,在 WLTP 測試標準下有著 463 公里以及 508 公里最高續航表現,同時前軸馬達可產生 241 匹馬力、後軸馬達則有 402 匹馬力,使總輸出功率來到 643 匹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86.7 公斤米,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能在 4.1 秒內完成,以大型休旅車設定的 EL8 來說其性能表現算是相當優異。

EL8 提供了 75kWh 與 100kWh 兩種電池容量,在 WLTP 測試標準下有著 463 公里以及 508 公里最高續航表現,同時前軸馬達可產生 241 匹馬力、後軸馬達則有 402 匹馬力,使總輸出功率來到 643 匹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86.7 公斤米。

好康獎品不間斷!現場還有多款電動車展示,U-POWER內湖民善站6/21~22限時好禮任務等你來!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2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U-POWER 小編出任務再度來囉!這回任務地點就在 U-POWER 最新站點之一、同時也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充電站─內湖民善站,時間是 6/21 與 6/22 的 11:00-17:00。這次小編來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準備了許多好禮,像是下午茶及充電金,同時還有品牌的小禮物要送給大家!電動車主只要秀出 AutoCharge 給小編確認即可獲得下午茶,非電動車主也只要完成賞車就可得到下午茶兌換券,並且至 U-POWER FB 粉絲專頁貼文留言處分享活動現場與合照,還會抽出 1 位幸運兒獲得 U-POINT 1,000 點。

不僅如此,旭電馳科研執行長 Bob 陳鵬旭也會限時快閃到現場和大家分享電動車的經驗談,歡迎大家到現場和 Bob 來互動!還不能少的就是各大品牌電動車展示,包括 Volvo XC40 Recharge、C40 Recharge、Ford Mustang Mach-E、Hyundai Ioniq 5、Ioniq 6 以及 Kia EV6、EV9,涵蓋歐美系、韓系最新純電車來與大家一同玩樂!

U-POWER 小編出任務來囉!這回任務地點在 U-POWER 內湖民善站,時間是 6/21 與 6/22 的 11:00-17:00。這次小編準備了許多好禮,像是下午茶及充電金,同時還有品牌的小禮物要送給大家!不僅如此,Bob 也會限時快閃在現場和大家互動!

作為 5 月底正式營運的 U-POWER 內湖民善站,是目前全臺最大的超充站,該站規劃出 28 個充電席位,初期啟用試營運即以高規格 12 槍、總充電功率 1,080kW 提供服務,具備擴增電力設備容量至最高總功率 3,000kW,可隨時因應充電需求提升調整服務量能。站點鄰近內湖區舊宗路商圈及內湖科學園區,及國道 1 號堤頂交流道與內湖交流道,以及環東大道,對於臺北市民之日常或假日出遊補電皆相當便利。

U-POWER 臺北內湖民善站

  1. 總功率:1,080kW
  2. CCS 1:6 席|CCS 2:6 席
  3.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民善街與號新湖一路口
  4. Google 地圖:「U-POWER 內湖民善站

隨著 U-POWER 內湖民善站開始營運,U-POWER 小編也準備了相當豐富的好禮歡迎大家!首先就是相當超值的充電金活動,只要在現場充電滿 30 度電以上,即可獲得 U-POINT 50 點 ( 每 10 點折抵 1 度電 ) ;同時在等待充電時也可以跟現場小編互動、賞車,只要完成綁定 AutoCharge 自動充電出示給小編確認後,即可獲得下午茶;如果有對電動車有興趣的網友也歡迎到現場,只要完成賞車就可以跟業代領取下午茶兌換券,並且現場還有準備品牌小禮物要送給大家,U-POWER 小編等不及和與大家一起同樂了!

廣  告

說到賞車,這次也邀請了包含 Volvo、Ford 以及 Hyundai 與 Kia 4 大品牌的電動車在現場;XC40 Recharge 和 C40 Recharge 展現瑞典優雅的美學,Mustang Mach-E 承襲「野馬」的奔放之姿、並注入電能的科技,Ioniq 5 與 Ioniq 6 不斷展現 Hyundai 在造車工藝上的突破,而 EV6 將攜手即將上市的三排旗艦 EV9,帶給大家最華麗震撼的電車饗宴,邀請大家一同來賞車同樂!

Volvo XC40 Recharge 和 C40 Recharge 展現瑞典優雅的美學。
Mustang Mach-E 承襲「野馬」的奔放之姿、並注入電能的科技。
Ioniq 5 與 Ioniq 6 不斷展現 Hyundai 在造車工藝上的突破。
EV6 將攜手即將上市的三排旗艦 EV9,帶給大家最華麗震撼的電車饗宴。

最後,U-POWER 的大家長 Bob 也會至現場 ( 6/21 ( 五 ) 12:30-13:00、6/22 ( 六 ) 14:00-15:00 ) ,不管是電動車主或是想入手電動車的朋友,歡迎到現場和 Bob 來互動,大家有任何關於電動車或是充電的疑問也歡迎一起來交流!在享受電動車樂趣之時,U-POWER 是您最好的選擇,能實現原廠最高充電功率、為車主縮短充電時間,創造美好電能新生活!


好康獎品不間斷!現場還有多款電動車展示,U-POWER內湖民善站6/21~22限時好禮任務等你來!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8 00:00:00

發文

#619542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U-POWER 小編出任務再度來囉!這回任務地點就在 U-POWER 最新站點之一、同時也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充電站─內湖民善站,時間是 6/21 與 6/22 的 11:00-17:00。這次小編來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準備了許多好禮,像是下午茶及充電金,同時還有品牌的小禮物要送給大家!電動車主只要秀出 AutoCharge 給小編確認即可獲得下午茶,非電動車主也只要完成賞車就可得到下午茶兌換券,並且至 U-POWER FB 粉絲專頁貼文留言處分享活動現場與合照,還會抽出 1 位幸運兒獲得 U-POINT 1,000 點。

不僅如此,旭電馳科研執行長 Bob 陳鵬旭也會限時快閃到現場和大家分享電動車的經驗談,歡迎大家到現場和 Bob 來互動!還不能少的就是各大品牌電動車展示,包括 Volvo XC40 Recharge、C40 Recharge、Ford Mustang Mach-E、Hyundai Ioniq 5、Ioniq 6 以及 Kia EV6、EV9,涵蓋歐美系、韓系最新純電車來與大家一同玩樂!

U-POWER 小編出任務來囉!這回任務地點在 U-POWER 內湖民善站,時間是 6/21 與 6/22 的 11:00-17:00。這次小編準備了許多好禮,像是下午茶及充電金,同時還有品牌的小禮物要送給大家!不僅如此,Bob 也會限時快閃在現場和大家互動!

作為 5 月底正式營運的 U-POWER 內湖民善站,是目前全臺最大的超充站,該站規劃出 28 個充電席位,初期啟用試營運即以高規格 12 槍、總充電功率 1,080kW 提供服務,具備擴增電力設備容量至最高總功率 3,000kW,可隨時因應充電需求提升調整服務量能。站點鄰近內湖區舊宗路商圈及內湖科學園區,及國道 1 號堤頂交流道與內湖交流道,以及環東大道,對於臺北市民之日常或假日出遊補電皆相當便利。

U-POWER 臺北內湖民善站

  1. 總功率:1,080kW
  2. CCS 1:6 席|CCS 2:6 席
  3. 地址:臺北市內湖區民善街與號新湖一路口
  4. Google 地圖:「U-POWER 內湖民善站

隨著 U-POWER 內湖民善站開始營運,U-POWER 小編也準備了相當豐富的好禮歡迎大家!首先就是相當超值的充電金活動,只要在現場充電滿 30 度電以上,即可獲得 U-POINT 50 點 ( 每 10 點折抵 1 度電 ) ;同時在等待充電時也可以跟現場小編互動、賞車,只要完成綁定 AutoCharge 自動充電出示給小編確認後,即可獲得下午茶;如果有對電動車有興趣的網友也歡迎到現場,只要完成賞車就可以跟業代領取下午茶兌換券,並且現場還有準備品牌小禮物要送給大家,U-POWER 小編等不及和與大家一起同樂了!

廣  告

說到賞車,這次也邀請了包含 Volvo、Ford 以及 Hyundai 與 Kia 4 大品牌的電動車在現場;XC40 Recharge 和 C40 Recharge 展現瑞典優雅的美學,Mustang Mach-E 承襲「野馬」的奔放之姿、並注入電能的科技,Ioniq 5 與 Ioniq 6 不斷展現 Hyundai 在造車工藝上的突破,而 EV6 將攜手即將上市的三排旗艦 EV9,帶給大家最華麗震撼的電車饗宴,邀請大家一同來賞車同樂!

Volvo XC40 Recharge 和 C40 Recharge 展現瑞典優雅的美學。
Mustang Mach-E 承襲「野馬」的奔放之姿、並注入電能的科技。
Ioniq 5 與 Ioniq 6 不斷展現 Hyundai 在造車工藝上的突破。
EV6 將攜手即將上市的三排旗艦 EV9,帶給大家最華麗震撼的電車饗宴。

最後,U-POWER 的大家長 Bob 也會至現場 ( 6/21 ( 五 ) 12:30-13:00、6/22 ( 六 ) 14:00-15:00 ) ,不管是電動車主或是想入手電動車的朋友,歡迎到現場和 Bob 來互動,大家有任何關於電動車或是充電的疑問也歡迎一起來交流!在享受電動車樂趣之時,U-POWER 是您最好的選擇,能實現原廠最高充電功率、為車主縮短充電時間,創造美好電能新生活!


[LM]再續傳奇,Ferrari 499P成功衛冕2024年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冠軍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6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由 Miguel Molina、Antonio Fucco 和 Nicklas Nielsen 三位賽車手共同駕駛的 50 號 Ferrari 499P 賽車,雖然 2023 年只有拿到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冠軍的第 5 名,但是一年過後,同樣由他們所駕駛這一輛 50 號賽車,不僅非常爭氣地奪得了 2024 年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 Hypercar 組別與全場不分組的冠軍,也替 Ferrari 成功衛冕了此一全球最重要耐力賽事的桂冠。

由 Miguel Molina、Antonio Fucco 和 Nicklas Nielsen 三位賽車手共同駕駛的 50 號 Ferrari 499P 賽車,奪得 2024 年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 Hypercar 組別與全場不分組的冠軍。

此外,在 Ferrari 原廠車隊 Ferrari AF Corse 的 50 號賽車,最後一圈由 Nicklas Nielsen 所駕駛率先衝線後。去年的冠軍賽車:由 Alessandro Pier Guidi、James Calado 與 Antonio Giovinazzi 所駕駛的 51 號 499P,也拿到了季軍並再次登上頒獎台,接受全場車迷的歡呼。

Ferrari 原廠車隊 Ferrari AF Corse 今年 (2024 年) 在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 Hypercar 組別包辦了第 1 名與第 3 名,亞軍則由 Toyota Gazoo Racing 的 GR010 Hybrid 所奪得。
2023 年奪得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冠軍的 51 號車,今年也拿到了 Hypercar 組別與全場不分組的第 3 名。
廣  告

而且這除了是躍馬品牌在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第 11 次獲得總冠軍的頭銜,也是繼 2023 年 6 月 11 日,51 號 499P 賽車奪冠後再次蟬聯;此前,Ferrari 則是在 1949 年、1954 年、1958 年和 1960~1965 年 6 年間,曾經獲得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之總冠軍。至此,Ferrari 在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賽事中,一共已贏得 40 場勝利,其中包括 29 場組別勝利。

Ferrari 今年參戰 Le Mans 24 小時耐力賽的陣容相當堅強,長時間處於領先、最終退賽的 83 號 499P 賽車,車手陣容則為 Robert Kubica、Robert Shwartzman 與中國籍的葉一飛 ( Yifei Ye)。

可惜的是,在本次 2024 賽季 FIA 國際汽車聯盟世界耐力錦標賽的第 4 站比賽中,長時間處於領先地位的 AF Corse 車隊 83 號 499P 賽車,最終只有完成 248 圈的比賽、遺憾退賽。


注入賽道跑格氣息,Yamaha 2024年式勁戰Cygnus Gryphus新色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8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作為 Yamaha 台灣山葉在國內的主力產品勁戰 Cygnus Gryphus,第 6 代車型從 2020 年 7 月推出至今已經快邁入 4 個年頭,雖然還不知道第 7 代勁戰甚麼時候會問世,不過近期台灣山葉透過新色的推出,持續維持勁戰在國內一定的戰力。2024 年式勁戰 ABS 以及 UBS 車型一共提供 5 款車色可選擇,並且此次主打 ABS 版的「冠軍藍」車色,結合賽事元素、藍、白、黑色彩的搭配,在車身許多地方可見到賽道的基因血脈。

Yamaha 台灣山葉在國內的主力產品勁戰 Cygnus Gryphus,近期原廠透過新色的推出,持續維持勁戰在國內一定的戰力。2024 年式勁戰 ABS 以及 UBS 車型一共提供 5 款車色可選擇,並且此次主打 ABS 版的「冠軍藍」車色。

2024 年式勁戰車系每款車色都更具些賽道氣息,而主打的「冠軍藍」配色,更是有著許多專屬貼飾,包括車側、下飾版、車頭前蓋和側方等處,以賽事為元素,利用速度感的線條設計,搭配流線俐落的車身曲線,展現賽道 DNA 的氣息,並且透過 3 種顏色的搭配也更為豐富;至於 ABS 版「穹頂灰」與「 闇黑」兩款車色與 2023 年式最大不同之處也在於車頭側邊多了車名貼飾,而 UBS 版「黑」和「白」車色主要是一些顏色細節上的變化。

主打的「冠軍藍」配色,更是有著許多專屬貼飾,包括車側、下飾版、車頭前蓋和側方等處,以賽事為元素,利用速度感的線條設計,搭配流線俐落的車身曲線,展現賽道 DNA 的氣息,並且透過 3 種顏色的搭配也更為豐富。
ABS 版「穹頂灰」與「 闇黑」兩款車色與 2023 年式最大不同之處也在於車頭側邊多了車名貼飾。
UBS 版「黑」和「白」車色主要是一些顏色細節上的變化。
廣  告

Cygnus Gryphus 車系搭載搭載「Bluecore」水冷 4V 引擎、ABS、TCS 、VVA 等先進配備,同時 2023 年式車型便已導入了 4.3 吋 TFT 智慧儀表,與手機連結後屆時能得知手機電量、來電通知、下雨預告等等,而使用專屬導航地圖,還可得知限速、測速照相提醒,同時車輛與手機可透過「Y-Connect TWN APP」連結,即時確認機油與電瓶等車輛狀況,及啟用導航、定位與尋車功能,不過上述功能僅限於 ABS 車型上。

Cygnus Gryphus 車系 2023 年式車型便已導入了 4.3 吋 TFT 智慧儀表,與手機連結後屆時能得知手機電量、來電通知、下雨預告等等,而使用專屬導航地圖,還可得知限速、測速照相提醒,同時車輛與手機可透過「Y-Connect TWN APP」連結。

日本普利司通攜手Forza Motorsport,跨界推出虛擬賽車競速活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8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日本普利司通集團旗下的普利司通亞太、印度、中國 ( BSAPIC ) 跨界與 Turn 10 工作室打造的極限賽車遊戲《極限競速系列》 ( Forza Series ) 合作,推出「日本普利司通飆速競賽:力爭巔峰」虛擬賽車競速活動。此次合作將日本普利司通的賽車文化精神帶入虛擬競速世界,玩家將駕駛藍寶堅尼 Huracán STO,在箱根大獎賽上與線上玩家一較高下,除了有機會獲得限量普利司通 Xbox 搖桿與解鎖遊戲中獨家日本普利司通賽車服外,更能挑戰最快圈速成績贏取電競按摩椅大獎!

日本普利司通集團旗下的普利司通亞太、印度、中國(BSAPIC)跨界與 Turn 10 工作室打造的極限賽車遊戲《極限競速系列》 ( Forza Series ) 合作,推出「日本普利司通飆速競賽:力爭巔峰」虛擬賽車競速活動。

日本普利司通長期支持並贊助賽車運動,致力於可持續性賽事運動的發展,此次透過與模擬賽車遊戲 Forza 合作,日本普利司通成為首家跨界與虛擬賽車遊戲合作的輪胎製造商。《日本普利司通飆速競賽:力爭巔峰》活動將於將於 2024 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 10 日 ( UTC ) 正式展開,最終獲獎者將根據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澳洲、紐西蘭、臺灣和韓國等地的最快圈速決定,玩家有機會能贏電競按摩椅大獎。

日本普利司通長期支持並贊助賽車運動,致力於可持續性賽事運動的發展,此次透過與模擬賽車遊戲 Forza 合作,日本普利司通成為首家跨界與虛擬賽車遊戲合作的輪胎製造商。

普利司通亞太區品牌行銷與傳播總監 Lennard Kwek 表示:「我們很高興與 Forza Motorsport 合作,這是與新一代賽車愛好者建立聯繫,並為各個年齡層的人們創造難忘賽車運動體驗的絕佳機會。這種合作關係強調了我們對促進充滿活力的賽車運動文化發展的堅定承諾,我們很高興將這一承諾帶入虛擬領域。」

廣  告

遊戲玩家將在日本普利司通與 Forza Motorsport 合作的飆速競賽活動中駕馭 Huracán STO,以日本富士山為背景的「箱根大獎賽」賽道上馳騁展現駕駛技術,除了有機會獲得限量普利司通 Xbox 搖桿,還能解鎖遊戲中獨有的日本普利司通賽車服,頂尖選手亦能挑戰最快圈速成績,有機會獲得 OSIM uThrone V 電競按摩椅大獎!參與《日本普利司通飆速競賽:力爭巔峰》活動的玩家,需擁有有效 Game Pass 訂閱或擁有 Forza Motorsport 遊戲,在 2024 年 6 月 20 日至 2024 年 7 月 10 日 ( UTC ) 期間在 www.bridgestonerivals .com 註冊。

遊戲玩家將在日本普利司通與 Forza Motorsport 合作的飆速競賽活動中駕馭 Huracán STO,以日本富士山為背景的「箱根大獎賽」賽道上馳騁展現駕駛技術,除了有機會獲得限量普利司通 Xbox 搖桿,還能解鎖遊戲中獨有的日本普利司通賽車服。

此外,日本普利司通以「掌握極致性能的藝術」為主題,創作 4 款獨特的藝術作品:「高速」、「抓地力」、「操控力」與「精準」。透過結合人工智慧空間追蹤技術與記錄駕駛數據,將 Potenza 系列輪胎性能上的優異特性化為 4 件藝術作品。於活動期間 2024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於全臺日本普利司通輪胎經銷商一次購買 4 條日本普利司通 Potenza 系列輪胎,由店家直接贈送限量版 Master the Art of Ultra Performance ( MAP ) 真空保溫瓶一只,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 2024 年 6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於全臺日本普利司通輪胎經銷商一次購買 4 條日本普利司通 Potenza 系列輪胎,由店家直接贈送限量版 Master the Art of Ultra Performance ( MAP ) 真空保溫瓶一只,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國內媒體傳Gogoro涉關鍵零件「洗產地」領經濟部補助款,補助條件及罰則懶人包整理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8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今 (6/18) 日國內部分媒體揭露,電動機車龍頭品牌 Gogoro 睿能涉嫌使用中國製馬達關鍵零件,並透過「洗產地」方式,領用經濟部為提升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的補助款,並提到涉及車款為定位入門的 Gogoro Viva 車系,疑似詐領的補助款達新臺幣 6 億元,調查局已約談 2 位已離職的前 Gogoro 睿能高階主管。

至截稿前,Gogoro 睿能尚未針對「洗產地」、疑似詐領補助款的事件進行回應,若後續提供相關事件說明,U-CAR 將持續為讀者追蹤報導。

今 (6/18) 日國內部分媒體揭露,電動機車龍頭品牌 Gogoro 睿能涉嫌使用中國製馬達關鍵零件,並透過「洗產地」方式,領用經濟部為提升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的補助款。

國內知名媒體踢爆,Gogoro 睿能為降低旗下 Gogoro Viva 車系生產成本,疑似向廣達中國上海工廠下單購買馬達控制器,後續透過國內協力廠商意力創電機科技公司組裝的方式,構成整套動力系統,發包給昇鑫電機公司組裝,再出貨給 Gogoro 睿能進行車輛組裝 ; 透過臺灣廣達開立發票、貨單等,規避「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提到,馬達、電池等關鍵零件須為「國內製造」的補助條件,故違反臺灣相關補助的法規要求。

Gogoro 涉嫌規避「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提到,馬達、電池等關鍵零件須為「國內製造」的補助條件,故違反臺灣相關補助的法規要求。

報導中提到,Gogoro Viva 車系生產至今已累計銷售至少逾 4 萬輛,依每輛電動機車補助 1 至 2 萬元不等,因此 Gogoro 睿能疑似違反法規、涉嫌詐領補助逾 6 億元。調查局以證人身分,約談前 Gogoro 睿能供應鏈高階主管到臺北市調處說明,本案件是否有無涉及詐領公款弊端,則有待檢調進一步釐清。

報導中提到,Gogoro Viva 車系生產至今已累計銷售至少逾 4 萬輛,依每輛電動機車補助 1 至 2 萬元不等,因此 Gogoro 睿能疑似違反法規、涉嫌詐領補助逾 6 億元。

電池、馬達等關鍵零組件與材料需為國內產製

經濟部規劃的補助政策中,在有效期間 (補助期間,申請人應於 111 年 12 月 11 日起至 115 年 12 月 31 日止) 依相關規定提出補助申請並完成憑證核銷,始核撥補助款。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內容提到,受認可廠商生產之電動機車申請為受認可電動機車時,應檢附申請表一份及相關文件各一份,包含電池 (含電池芯)、電池管理系統、馬達及控制器之原產地證明文件 (如報關文件、供貨收據等)。

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第三章內容提到:

1. 受認可電動機車,申請案件之電池模組及電池管理系統需為國內產製、申請案件之馬達組裝、定子與轉子 (除永久磁鐵外) 之零組件與材料及控制器需為國內產製。

2.受認可電動機車,申請案件之電池模組使用之電池芯自 113 年 1 月 1 日起不得為中國大陸地區產製,其廠牌亦不得為陸資企業。

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內容提到,受認可電動機車,申請案件之電池模組及電池管理系統需為國內產製、申請案件之馬達組裝、定子與轉子 (除永久磁鐵外) 之零組件與材料及控制器需為國內產製。

罰則最高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依情節輕重追回款項

除法令規定之外,申請為受認可電動機車時檢附之證明文件有偽造、變造之情事時,經濟部得撤銷或廢止其受認可電動機車之資格。

據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第一章內容提到,申請人應遵守相關規定,若經本部發現補助款未運用於補助事項或成效不佳、虛偽買賣、或虛報、浮報等情事,得對該申請人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檢附之證明文件不得有偽造、變造等情事。如有違反,得對該申請人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支出憑證之支付事實真實性應與事實相符,若支出憑證如有不實,得對該申請人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

經濟部提升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內容提到,補助檢附之證明文件不得有偽造、變造等情事。如有違反,得對該申請人停止補助一年至五年。

需遵守補助實施要點規定,以及本部函知應遵守事項,如有違反前項規定、隱匿不實或造假之情事者,本部得依情節輕重撤銷或廢止原補助處分、追回已撥付之全部款項外,並得依前項規定限制該申請人於一定期間內不得再依本要點之規定申請補助,且不得享有其他本部為推動電動機車產業之輔導或獎勵措施。

購買受認可電動機車每輛補助金額

若中華民國國民、外籍人士、獨資、合夥事業或法人購買受認可電動機車時,每輛補助金額如下:

1.申請補助之受認可電動機車屬普通重型第一級、普通重型第二級及普通輕型第一級者,補助新臺幣 7,000 元。

2.申請補助之受認可電動機車屬普通輕型第二級及小型輕型等級者,補助新臺幣 5,100 元。

3.受認可電動機車所使用之電池芯及其負極材料、電解液、銅箔均為國內產製者,額外補助新臺幣 3,000 元。

獨資、合夥事業或法人購買租賃用途之受認可電動機車者,其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補助金額減半。


標配Matrix LED頭燈、8月底前免費升級駕馭樂趣套件,Škoda小改Kamiq 102.8萬起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16:00:00

發文

#619549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繼先行在 2024 年 6 月初舉辦媒體試駕活動,為小改款發表進行預告之後,Škoda Taiwan 在 6 月 18 日正式在國內市場發表小改款 Kamiq,與先前同屬小型級距的 Scala 相同,主要在於外觀小針美容換上當代家族語彙,車室空間質感升級與配備的增加和強化,編成則是維持與小改款前相同,分別是 1.0 TSI 動力的豪華動能版,以及 1.5 TSI 的豪華菁英版兩車型配置,價格則是較小改款前增加 2 萬,分別落在 102.8 萬與 108.8 萬之譜。

Škoda Taiwan 正式發表小改款 Kamiq 車系,維持雙車型設定,價格則為 102.8 萬與 108.8 萬,圖中左至右依序為Škoda Taiwan 總裁李御林、行銷處長柳家瑜、銷售處長魏廣劭。

Škoda 在 2023 年第三季時,發表了小改款 Kamiq,外觀造型主要集中在全新設計的前後保桿造型,搭配鍛黑立體水箱護罩,頭燈組換上了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組、升級 LED 前霧燈,在視覺上有所不同且有著更多時尚與運動感;車尾燈組也做出調整之外,導入了 LED 動態序列式方向尾燈,搭配品牌全新識別的字體,成為小改款在外觀造型上的重要區隔。

小改款 Kamiq 在外觀上的變化,除了前後保桿的新設計之外,頭尾燈組也都進行升級,頭燈組標配 Matrix LED 智慧複眼頭燈,車尾燈也導入了 LED 動態序列式方向尾燈。

車室空間維持小改款前相仿格局布置,包含了 10.25 吋數位儀表與 8.25 吋中控螢幕,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等配置,都給人熟悉感受,但透過導入了 Suedia 飾材運用,提升整體視覺與觸覺上的進化,座椅也換上 Suedia 與皮質的搭配版本,另外還有 LED 雙色車室氛圍燈的設置,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也都是無線版本等,質感提升之餘也維持科技感。

車室空間最大的變化,在於導入名為 Suedia 的飾材運用,視覺與觸覺上質感都有所提升,座椅也換上 Suedia 與皮質的搭配組合。

與Škoda Taiwan 先前已經發表了的小改款 Scala 相同,Kamiq 車室空間內共計有 5 個 Type c 插孔,除卻車內後視鏡旁的插孔外,其餘插孔都從原先 15W 充電功率提升到 45W,提升駕駛與乘員的使用便利性。在先進主動安全配備部分也有所提升,導入了新世代聰明 EYE 智能駕駛輔助科技,並且將 XDS+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列為標配項目。

小改款 Kamiq 的動力配置仍舊是 1.0 TSI 與 1.5 TSI 兩種選擇,1.0 TSI 最大馬力從 110 匹升級至 115 匹,扭力則維持 20.4 公斤米設定,圖中的 1.5 TSI 引擎則維持 150 匹與 25.5 公斤米設定。
廣  告

除卻外觀內裝的小幅調整、配備的提升之外,小改款 Kamiq 在動力架構上維持與原先相同,分別是直列 3 缸 1.0 升渦輪增壓引擎,以及直列 4 缸 1.5 升渦輪增壓引擎,不過,1.0 TSI 車型在馬力數字上有著小幅提升,從原先 110 匹最大馬力升級到 115 匹,扭力則是維持在 20.4 公斤米設定。1.5 TSI 的版本則是維持 150 匹與 25.5 公斤米動力設定,全車系都是搭配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

小改款 Kamiq 推出早鳥免費升級專案的活動,8 月底前完成掛牌可免費升級駕馭樂趣套件,包含駕駛座電動調整座椅、方向盤換檔撥片與駕駛模式選擇等升級。

Škoda Taiwan 針對小改款 Kamiq 的上市,還特別推出了早鳥免費升級專案來吸引消費者目光,凡於 8 月 31 日前完成掛牌,即享免費升級駕馭樂趣套件,內容包含有駕駛座電動調整座椅、方向盤換檔撥片、Driving Mode Selection 駕駛模式選擇,Škoda Taiwan 表示駕馭樂趣套件總價值約莫 5 萬元,讓駕駛樂趣再升級。


日不落帝國的反擊─McLaren Artura Spider法國尼斯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2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儘管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全球獨立運動的興起後,現在的英國、早已不再是 19 世紀那個永遠有領土處於白晝的強權;但是為了回應對手的指名挑戰,在賽車與超跑世界的版圖中,總部位於沃金 (Woking) 的 McLaren,不僅經銷體系已遍及全球,還是目前唯一同時投入 Formula 1、IndyCar、Formula E、Extreme E 與 GT 的品牌,更已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重返法國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又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大不列顛民族在造車工藝與賽車傳統上的驕傲。

因此,McLaren 特別在 2024 年 Formula 1 摩納哥 (Monaco) 大獎賽剛結束、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即將起跑的空檔,邀請包括 U-CAR 等的全球媒體,在摩納哥與法國尼斯 (Nice) 交界、著名的 WRC 蒙地卡羅拉力賽 (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 路段上,揭開 Artura Spider 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迷人面紗……

筆者在 2024 年 Formula 1 摩納哥大獎賽剛結束、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即將起跑的空檔,應 McLaren 之邀、前往摩納哥與法國尼斯 (Nice) 的交界,準備揭開 Artura Spider 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迷人面紗……

不只是 Artura 的敞篷版本

儘管在原廠的車型定位中,車身尺碼的長、寬與高,分別為 4,539mm、1,913mm 和 1,193mm 的 Artura Spider,確實就是 Artura 車系的電動硬頂敞篷車型,也與 Artura、750S、750S Spider 一樣,同樣隸屬自家「Supercars」系列,但是 Artura Spider 除了是品牌第二款非限量插電式油電超跑 (第一款為 Artura) 外,也是 McLaren 的第一款插電式油電敞篷超跑,合理地延續了傳奇 P1、Speedtail 與 Artura 的油電基因。

Artura Spider 是 Artura 車系的電動硬頂敞篷車型,也是 McLaren 第一款插電式油電敞篷超跑,合理地延續了傳奇 P1、Speedtail 與 Artura 的油電基因。

所以外觀設計上,Artura Spider 自然是以 Artura 為基礎來進行開發,並重新設計了車身的中段及上半部,不只換上了一片由碳纖維所製作、可在時速 50 公里以下行進間操作的電動單片收折式硬頂車頂,且這片車頂除了只需 11 秒就能完成開篷或關篷外,還能選配電控變色玻璃面板,可透過按壓前擋風玻璃中央上方的按鈕,切換玻璃的顏色、阻擋超過 99%的紫外線。

Artura Spider 能選配電控變色玻璃面板,可透過按壓前擋風玻璃中央上方的按鈕,切換玻璃的顏色、阻擋超過 99%的紫外線。

而且為了打造更舒適的開篷駕馭感受,McLaren 的工程師們不僅在 Artura Spider 座艙後方、兩張座椅的中央,加裝了可電動升降的後窗,還在前擋風玻璃外框的兩側外緣,設計了可將氣流向上引導的凹槽 (原廠稱為 Header Gurney),減少氣流捲入車內。

為了打造更舒適的開篷駕馭感受,McLaren 在 Artura Spider 前擋風玻璃外框的兩側外緣,設計了可將氣流向上引導的凹槽 (原廠稱為 Header Gurney),減少氣流捲入車內。

此外,十分善於「玩弄」空氣的 McLaren,不只為 Artura Spider 保留了 Artura 誇張的前/後保險桿、前/後下擾流、分流器,以及挖了鰓狀散熱孔和矩形進氣孔的前/後葉子鈑,為了提升動力進化後的進氣與散熱效果,還在車身的後段和引擎蓋上方,增加了 4 個獨立的空氣孔道。

為了提升動力進化後的進氣與散熱效果,McLaren 在 Artura Spider 的車身後段和引擎蓋上方,增加了 4 個獨立的空氣孔道 (圖下為 Artura)。

更實用也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至於座艙設計部分,與 Artura 共用 MCLA (McLaren Carbon Lightweight Architecture) McLaren 碳纖維輕量化底盤的 Artura Spider,依舊採用已成品牌招牌的上掀式車門,且配置兩張電動可調跑車座椅 (或豪華舒適座椅),並在駕駛人的前方、換上了附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切換鈕的全數位儀表板,且於中控台嵌有可觸控操作空調 (風量/溫度)、Apple CarPlay 與 VDC (Variable Drift Control) 甩尾控制等系統的 8 吋螢幕。

Artura Spider 搭載附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切換鈕的全數位儀表板,且於中控台嵌有 8 吋螢幕。
Artura Spider 的全數位儀表板,左/右兩側的上緣,分別為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的切換鈕。

此外,Artura Spider 不僅在中控台的最下方,「藏」有手機無線充電座,中央排檔鞍座亦整齊地排列著改為橘色的引擎啟動、D 檔、N 檔、R 檔和警示燈號的按鈕。

Artura Spider 中央排檔鞍座,整齊地排列著改為橘色的引擎啟動、D 檔、N 檔、R 檔和警示燈號的按鈕。

附換檔撥片、三輻式設計的方向盤上,依舊沒有任何功能按鈕,因為在 McLaren 工程師的設計邏輯裡,他們希望駕駛人在操駕時,能夠只專注在控制方向盤的轉向角度這件事上,所以音響、空調等系統的操作,都已內建在中控台的螢幕之中。

特別的是,McLaren 產品規畫總監 (Director of Product Planning) Jamie Corstorphine 在為我們進行產品介紹時還表示,為了讓駕駛 Artura Spider 開篷巡航成為一種愜意的享受,他們還特別替它重設了車內的音場與喇叭安裝位置,並配備上附 12 支喇叭的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可在開放座艙提供更好的音樂饗宴。

為了讓駕駛 Artura Spider 開篷巡航成為一種愜意享受,McLaren 還特別重設了車內的音場與喇叭安裝位置,並配備附 12 支喇叭的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
廣  告

動力微增、反應速度更快

性能表現方面,以 2025 年式車款登場的 Artura Spider,儘管一樣搭載的是原廠代號 M630、夾角 120 度的 3.0 升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2,993c.c.),但是這具引擎現在不僅能在引擎轉速 7,500 轉時、提供增加 20 匹 (PS) 的 605 匹 (PS) 最大馬力,還能在引擎轉速 2,250~7,000 轉間、持續提供 59.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且搭配能夠帶來 95 匹 (PS) 馬力和 22.9 公斤米扭力的插電式油電系統後,提供 700 匹 (PS) 的最大綜效馬力與 73.4 公斤米最大扭力。

Artura Spider 平時不能打開的引擎室內,搭載的是原廠代號 M630 的 3.0 升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提供 700 匹 (PS) 最大綜效馬力與 73.4 公斤米最大扭力。
Artura Spider 與 Artura 共用 MCLA (McLaren 碳纖維輕量化底盤),是同級最輕敞篷超跑,車重僅有 1,457 公斤。

於是,Artura Spider 在升級配置換檔速度提升 25%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後,即使加了電動敞篷機構、車重較 Artura 多了 62 公斤 (1,457 公斤),但它依舊可與 Artura 一樣、短短 3 秒就可由靜止衝刺至時速 100 公里,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200 公里也只要 8.4 秒 (Artura 只需 8.3 秒),且擁有高達時速 330 公里的極速表現,不但與原廠鎖定的同級直接對手:Maserati MC20 Cielo 相當,甚至碰上售價再高一截的 750S Spider 或 296 GTS 時,Artura Spider 也都能緊咬不放。

Artura Spider 與同級/越級對手性能比較
車型 McLaren
Artura Spider
Maserati
MC20 Cielo
McLaren
750S Spider
Ferrari
296 GTS
國內售價
(萬元)
1,528 1,580 1,868 1,822
動力布局 3.0 V6 雙渦輪
插電式油電
3.0 V6 雙渦輪
汽油
4.0 V8 雙渦輪
汽油
3.0 V6 雙渦輪
插電式油電
變速箱 8 速自手排 8 速自手排 7 速自手排 8 速自手排
驅動方式 中置 / 後驅
動力輸出
(匹/公斤米)
綜效 700/73.4 630/74.4 750/81.6 綜效 830/-
車重 (kg) 1,457 1,540 1,326 1,540
0~100km/h (秒) 3 3 2.8 2.9
極速 (km/h) 330 320 332 330
純電里程 (km) 33 - - 19

此外,不僅在輕量工程上佔有優勢,為了在操控表現上也能夠壓制較晚發表的對手,McLaren 的工程師還加快了 90% Artura Spider 主動式懸吊系統的反應時間,且替其標配 VDC (Variable Drift Control) 甩尾控制系統與彈射起跑控制系統,可同時大幅提升駕駛樂趣與操控極限。

而且與 2025 年式的 Artura 一樣,Artura Spider 的動力模式依舊有 Electric (純電)、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 及 Track (賽道) 共 4 種可選,懸吊模式則有 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 與 Track (賽道) 共 3 種能夠切換,純電模式下的行駛里程還由舊年式的 30 公里微幅小增至 33 公里 (NEDC),藉由 AC 慢充、2.5 小時可將底盤中央的 7.4kWh 鋰電池充電到 80%。

Artura Spider 和 Artura 一樣,都是將容量 7.4kWh 的電池組設計在車身中段,透過 AC 慢充、2.5 小時可充到 80%。

瑕不掩瑜的出色動態

由於抵達尼斯前,筆者才剛參加完總代理永三汽車屏東大鵬灣國際賽道舉辦的「2024 McLaren Track Day」活動,並和 Artura 在賽道上共處了半節的美好時光,所以坐進 Artura Spider 後,熟悉的感覺馬上就回來了。

加上之前我們在國內曾經執行過「Artura 平均油耗測試」,完整體驗過 Artura 車上這套插電式油電系統在純電模式時的感受 (還測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 9.2km/L 平均油耗),所以筆者這次並沒有打算去關心 Artura Spider 的節能表現,第一時間就喚醒了「躲」在收折式硬頂敞篷下的 3.0 V6 心臟。

U-CAR 試車組曾經在 2023 年 11 月,以 Artura 來實測 160 公里定型化「平均油耗測試」,並跑出令人吃驚的 9.2km/L 平均油耗。

雖然與舊年式 Artura 相比,Artura Spider 在性能表現方面,只有帳面數據多出 20 匹 (PS) 的最大馬力而已,但是因為所搭配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速度與邏輯均已經過提升,所以 Artura Spider 不僅在自排模式行駛時會更早進檔,換得更順暢的行路表現,也讓油耗表現更佳,手動換檔的速度也明顯較舊年式的 Artura 快了許多,是對駕駛人很「有感」的進化。

由於 Artura Spider 所搭配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速度與邏輯均已經過提升,所以不僅自排模式行駛有更順暢的行路表現,手動換檔的速度也較舊年式 Artura 快了許多。

而且因為引擎轉速 2,250 轉時,Artura Spider 便能為你帶來 73.4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加上新世代 McLaren 都有將行車與操控模式間的差異加大,所以在市區道路以 Comfort 模式低速行駛時,Artura Spider 會給人有種在駕駛 GT 跑車的錯覺,甚至遇到法國鄉村道路特有的梯狀減速丘,也只需減速、確認前下擾流與後分流器不會磨到即可通過。

然而,如果只是行路感變舒適、那 McLaren 當然不用千里迢迢地邀請大家飛來法國,會在尼斯舉辦全球媒體的試駕,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這裡不僅與 Formula 1 摩納哥大獎賽的賽道相鄰,且約 1 個小時車程的市郊,就是 WRC 蒙地卡羅拉力賽最著名的 SS 賽段之一,同時也就是曾經拍攝過《007:黃金眼 (GoldenEye)》裡 Aston Martin DB5 大戰 Ferrari 355 的山路。

Artura Spider 在市區道路以 Comfort 模式中低速行駛時,會給人有種在駕駛 GT 跑車的錯覺,行路感在同級超跑中算相當舒適。

由於尼斯市郊這段許多愛車人士甚至會專程前來「朝聖」的山路,彎角很急、路幅狹窄,勉強只能讓兩輛車相會,且路面鋪裝非常的「拉力」,所以一開始筆者並不太敢讓 Artura Spider 躁進。

不過,逐漸熟悉車輛的動態節奏後就會發現,其實這裡完全就是它的主場,恰好可以用來測試 Sport 與 Track 模式之間的差異。因為短軸距 (2,640mm) 且重心集中於駕駛室的 Artura Spider,在動力模式與懸吊設定依序切換到 Sport 與 Track 模式後,不僅怠速馬上就會多給你約 250 轉來待命,轉速的提升也比 Comfort 模式更快,並會善解人意地延後換檔和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且搭配的亦是較硬之懸吊,讓你可以擁有更高的自主權,享受宛如操駕拉力鋼砲的快感。

法國的山路非常狹窄,路面的鋪裝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時後我們都是將動力模式切到 Sport、搭配懸吊模式在 Comfort 模式的狀態。

難怪,好友也是專業賽車教練的林沅滸 (沅仔) 在「2024 McLaren Track Day」活動中會對我說:Artura 在山路上非常強,甚至比動力更大、操控更賽道設定的 750S 還令他愛不釋手。然而,由於這段山路的路面狀況實在不好,所以我覺得將動力模式切到 Sport、搭配懸吊模式在 Comfort 模式的狀態,才是這個時刻最有趣也最適合的組合。

駕駛人的笑容是騙不了人的,短軸距且重心集中的 Artura Spider,在動力模式與懸吊設定切換到 Sport 模式後,不僅加速的反應馬上判若兩車,還會善解人意地延後換檔和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

需要跟 Jamie Corstorphine 抱歉的是,雖然他們為 Artura Spider 配置的是高檔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且重新調校了音場,但是因為他們也為 Artura Spider 和 2025 年式 Artura 換上了全新排氣系統、聲浪渾厚且飽滿,所以全程我們都是開著篷、關閉音響,沉浸在從 Artura Spider 車尾傳來的 6 缸交響樂之中……

不過,回程在法國的高速公路上,由於中控螢幕位置低了一些、儀表上的箭頭指示也小了一點,導致我們在車輛即將沒油時,錯過了導航地圖上的一個交流道,幸好 Artura Spider 可在純電模式時,提供 30 公里左右的行駛里程,我們才免去了找加油站的工作;還有一點就是,即使 McLaren 的工程師們已為 Artura Spider 開發了許多能減少空氣跑進車內的導流設計,但在高架設計、到處都可見橫風警告的這段高速公路上,大約開到時速 150 公里左右時,你還是會感覺到有些氣流開始竄入車內;但…說真的,除了螢幕位置偏低 (可加裝新世代 HUD 抬頭顯示器)、導風效果可以更好一些外,你真的已經挑不太到 Artura Spider 的缺點了。

雖然 McLaren 為 Artura Spider 配置高檔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但是因為他們也為其換上全新排氣系統、聲浪渾厚且飽滿,尤其在經過隧道的時候……,所以全程我們都是開著篷並關閉音響。

反擊的號角已響起

儘管 Artura 在 2021 年 4 月全球首演時,確實是當時同級距超跑中、動力輸出 (綜效 680 匹/73.4 公斤米) 數據最亮眼的車款,但是隨著 Maserati MC20、Ferrari 296 等定位相近之車型陸續登場、Artura 的性能優勢已不復存在,加上同樣來自義大利的 Lamborghini,也馬上就要推出搭載 4.0 升 V8 雙渦輪油電動力的 Huracán 後繼車型,所以獲得 Mumtalakat (巴林王國主權財富基金) 資金挹注後、終於可以拋開包袱的 McLaren,選在這個時候推出動力升級、操控反應大幅提升的 Artura Spider 和 2025 年式 Artura,絕對是合理且不得不的決定!

而我也相信,只要真實感受過 McLaren 工程師們在 Artura Spider 所投注的用心,你就會知道、他們為什麼敢在這個時候向這些對手們吹起反擊的號角了……


日不落帝國的反擊─McLaren Artura Spider法國尼斯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00:00:00

發文

#619532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儘管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全球獨立運動的興起後,現在的英國、早已不再是 19 世紀那個永遠有領土處於白晝的強權;但是為了回應對手的指名挑戰,在賽車與超跑世界的版圖中,總部位於沃金 (Woking) 的 McLaren,不僅經銷體系已遍及全球,還是目前唯一同時投入 Formula 1、IndyCar、Formula E、Extreme E 與 GT 的品牌,更已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重返法國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又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大不列顛民族在造車工藝與賽車傳統上的驕傲。

因此,McLaren 特別在 2024 年 Formula 1 摩納哥 (Monaco) 大獎賽剛結束、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即將起跑的空檔,邀請包括 U-CAR 等的全球媒體,在摩納哥與法國尼斯 (Nice) 交界、著名的 WRC 蒙地卡羅拉力賽 (Rallye Automobile Monte-Carlo) 路段上,揭開 Artura Spider 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迷人面紗……

筆者在 2024 年 Formula 1 摩納哥大獎賽剛結束、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即將起跑的空檔,應 McLaren 之邀、前往摩納哥與法國尼斯 (Nice) 的交界,準備揭開 Artura Spider 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迷人面紗……

不只是 Artura 的敞篷版本

儘管在原廠的車型定位中,車身尺碼的長、寬與高,分別為 4,539mm、1,913mm 和 1,193mm 的 Artura Spider,確實就是 Artura 車系的電動硬頂敞篷車型,也與 Artura、750S、750S Spider 一樣,同樣隸屬自家「Supercars」系列,但是 Artura Spider 除了是品牌第二款非限量插電式油電超跑 (第一款為 Artura) 外,也是 McLaren 的第一款插電式油電敞篷超跑,合理地延續了傳奇 P1、Speedtail 與 Artura 的油電基因。

Artura Spider 是 Artura 車系的電動硬頂敞篷車型,也是 McLaren 第一款插電式油電敞篷超跑,合理地延續了傳奇 P1、Speedtail 與 Artura 的油電基因。

所以外觀設計上,Artura Spider 自然是以 Artura 為基礎來進行開發,並重新設計了車身的中段及上半部,不只換上了一片由碳纖維所製作、可在時速 50 公里以下行進間操作的電動單片收折式硬頂車頂,且這片車頂除了只需 11 秒就能完成開篷或關篷外,還能選配電控變色玻璃面板,可透過按壓前擋風玻璃中央上方的按鈕,切換玻璃的顏色、阻擋超過 99%的紫外線。

Artura Spider 能選配電控變色玻璃面板,可透過按壓前擋風玻璃中央上方的按鈕,切換玻璃的顏色、阻擋超過 99%的紫外線。

而且為了打造更舒適的開篷駕馭感受,McLaren 的工程師們不僅在 Artura Spider 座艙後方、兩張座椅的中央,加裝了可電動升降的後窗,還在前擋風玻璃外框的兩側外緣,設計了可將氣流向上引導的凹槽 (原廠稱為 Header Gurney),減少氣流捲入車內。

為了打造更舒適的開篷駕馭感受,McLaren 在 Artura Spider 前擋風玻璃外框的兩側外緣,設計了可將氣流向上引導的凹槽 (原廠稱為 Header Gurney),減少氣流捲入車內。

此外,十分善於「玩弄」空氣的 McLaren,不只為 Artura Spider 保留了 Artura 誇張的前/後保險桿、前/後下擾流、分流器,以及挖了鰓狀散熱孔和矩形進氣孔的前/後葉子鈑,為了提升動力進化後的進氣與散熱效果,還在車身的後段和引擎蓋上方,增加了 4 個獨立的空氣孔道。

為了提升動力進化後的進氣與散熱效果,McLaren 在 Artura Spider 的車身後段和引擎蓋上方,增加了 4 個獨立的空氣孔道 (圖下為 Artura)。

更實用也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至於座艙設計部分,與 Artura 共用 MCLA (McLaren Carbon Lightweight Architecture) McLaren 碳纖維輕量化底盤的 Artura Spider,依舊採用已成品牌招牌的上掀式車門,且配置兩張電動可調跑車座椅 (或豪華舒適座椅),並在駕駛人的前方、換上了附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切換鈕的全數位儀表板,且於中控台嵌有可觸控操作空調 (風量/溫度)、Apple CarPlay 與 VDC (Variable Drift Control) 甩尾控制等系統的 8 吋螢幕。

Artura Spider 搭載附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切換鈕的全數位儀表板,且於中控台嵌有 8 吋螢幕。
Artura Spider 的全數位儀表板,左/右兩側的上緣,分別為動力 (P) 與操控 (H) 模式的切換鈕。

此外,Artura Spider 不僅在中控台的最下方,「藏」有手機無線充電座,中央排檔鞍座亦整齊地排列著改為橘色的引擎啟動、D 檔、N 檔、R 檔和警示燈號的按鈕。

Artura Spider 中央排檔鞍座,整齊地排列著改為橘色的引擎啟動、D 檔、N 檔、R 檔和警示燈號的按鈕。

附換檔撥片、三輻式設計的方向盤上,依舊沒有任何功能按鈕,因為在 McLaren 工程師的設計邏輯裡,他們希望駕駛人在操駕時,能夠只專注在控制方向盤的轉向角度這件事上,所以音響、空調等系統的操作,都已內建在中控台的螢幕之中。

特別的是,McLaren 產品規畫總監 (Director of Product Planning) Jamie Corstorphine 在為我們進行產品介紹時還表示,為了讓駕駛 Artura Spider 開篷巡航成為一種愜意的享受,他們還特別替它重設了車內的音場與喇叭安裝位置,並配備上附 12 支喇叭的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可在開放座艙提供更好的音樂饗宴。

為了讓駕駛 Artura Spider 開篷巡航成為一種愜意享受,McLaren 還特別重設了車內的音場與喇叭安裝位置,並配備附 12 支喇叭的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
廣  告

動力微增、反應速度更快

性能表現方面,以 2025 年式車款登場的 Artura Spider,儘管一樣搭載的是原廠代號 M630、夾角 120 度的 3.0 升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2,993c.c.),但是這具引擎現在不僅能在引擎轉速 7,500 轉時、提供增加 20 匹 (PS) 的 605 匹 (PS) 最大馬力,還能在引擎轉速 2,250~7,000 轉間、持續提供 59.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且搭配能夠帶來 95 匹 (PS) 馬力和 22.9 公斤米扭力的插電式油電系統後,提供 700 匹 (PS) 的最大綜效馬力與 73.4 公斤米最大扭力。

Artura Spider 平時不能打開的引擎室內,搭載的是原廠代號 M630 的 3.0 升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提供 700 匹 (PS) 最大綜效馬力與 73.4 公斤米最大扭力。
Artura Spider 與 Artura 共用 MCLA (McLaren 碳纖維輕量化底盤),是同級最輕敞篷超跑,車重僅有 1,457 公斤。

於是,Artura Spider 在升級配置換檔速度提升 25%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後,即使加了電動敞篷機構、車重較 Artura 多了 62 公斤 (1,457 公斤),但它依舊可與 Artura 一樣、短短 3 秒就可由靜止衝刺至時速 100 公里,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200 公里也只要 8.4 秒 (Artura 只需 8.3 秒),且擁有高達時速 330 公里的極速表現,不但與原廠鎖定的同級直接對手:Maserati MC20 Cielo 相當,甚至碰上售價再高一截的 750S Spider 或 296 GTS 時,Artura Spider 也都能緊咬不放。

Artura Spider 與同級/越級對手性能比較
車型 McLaren
Artura Spider
Maserati
MC20 Cielo
McLaren
750S Spider
Ferrari
296 GTS
國內售價
(萬元)
1,528 1,580 1,868 1,822
動力布局 3.0 V6 雙渦輪
插電式油電
3.0 V6 雙渦輪
汽油
4.0 V8 雙渦輪
汽油
3.0 V6 雙渦輪
插電式油電
變速箱 8 速自手排 8 速自手排 7 速自手排 8 速自手排
驅動方式 中置 / 後驅
動力輸出
(匹/公斤米)
綜效 700/73.4 630/74.4 750/81.6 綜效 830/-
車重 (kg) 1,457 1,540 1,326 1,540
0~100km/h (秒) 3 3 2.8 2.9
極速 (km/h) 330 320 332 330
純電里程 (km) 33 - - 19

此外,不僅在輕量工程上佔有優勢,為了在操控表現上也能夠壓制較晚發表的對手,McLaren 的工程師還加快了 90% Artura Spider 主動式懸吊系統的反應時間,且替其標配 VDC (Variable Drift Control) 甩尾控制系統與彈射起跑控制系統,可同時大幅提升駕駛樂趣與操控極限。

而且與 2025 年式的 Artura 一樣,Artura Spider 的動力模式依舊有 Electric (純電)、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 及 Track (賽道) 共 4 種可選,懸吊模式則有 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 與 Track (賽道) 共 3 種能夠切換,純電模式下的行駛里程還由舊年式的 30 公里微幅小增至 33 公里 (NEDC),藉由 AC 慢充、2.5 小時可將底盤中央的 7.4kWh 鋰電池充電到 80%。

Artura Spider 和 Artura 一樣,都是將容量 7.4kWh 的電池組設計在車身中段,透過 AC 慢充、2.5 小時可充到 80%。

瑕不掩瑜的出色動態

由於抵達尼斯前,筆者才剛參加完總代理永三汽車屏東大鵬灣國際賽道舉辦的「2024 McLaren Track Day」活動,並和 Artura 在賽道上共處了半節的美好時光,所以坐進 Artura Spider 後,熟悉的感覺馬上就回來了。

加上之前我們在國內曾經執行過「Artura 平均油耗測試」,完整體驗過 Artura 車上這套插電式油電系統在純電模式時的感受 (還測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 9.2km/L 平均油耗),所以筆者這次並沒有打算去關心 Artura Spider 的節能表現,第一時間就喚醒了「躲」在收折式硬頂敞篷下的 3.0 V6 心臟。

U-CAR 試車組曾經在 2023 年 11 月,以 Artura 來實測 160 公里定型化「平均油耗測試」,並跑出令人吃驚的 9.2km/L 平均油耗。

雖然與舊年式 Artura 相比,Artura Spider 在性能表現方面,只有帳面數據多出 20 匹 (PS) 的最大馬力而已,但是因為所搭配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速度與邏輯均已經過提升,所以 Artura Spider 不僅在自排模式行駛時會更早進檔,換得更順暢的行路表現,也讓油耗表現更佳,手動換檔的速度也明顯較舊年式的 Artura 快了許多,是對駕駛人很「有感」的進化。

由於 Artura Spider 所搭配的 8 速 SSG 自手排變速箱,換檔速度與邏輯均已經過提升,所以不僅自排模式行駛有更順暢的行路表現,手動換檔的速度也較舊年式 Artura 快了許多。

而且因為引擎轉速 2,250 轉時,Artura Spider 便能為你帶來 73.4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加上新世代 McLaren 都有將行車與操控模式間的差異加大,所以在市區道路以 Comfort 模式低速行駛時,Artura Spider 會給人有種在駕駛 GT 跑車的錯覺,甚至遇到法國鄉村道路特有的梯狀減速丘,也只需減速、確認前下擾流與後分流器不會磨到即可通過。

然而,如果只是行路感變舒適、那 McLaren 當然不用千里迢迢地邀請大家飛來法國,會在尼斯舉辦全球媒體的試駕,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這裡不僅與 Formula 1 摩納哥大獎賽的賽道相鄰,且約 1 個小時車程的市郊,就是 WRC 蒙地卡羅拉力賽最著名的 SS 賽段之一,同時也就是曾經拍攝過《007:黃金眼 (GoldenEye)》裡 Aston Martin DB5 大戰 Ferrari 355 的山路。

Artura Spider 在市區道路以 Comfort 模式中低速行駛時,會給人有種在駕駛 GT 跑車的錯覺,行路感在同級超跑中算相當舒適。

由於尼斯市郊這段許多愛車人士甚至會專程前來「朝聖」的山路,彎角很急、路幅狹窄,勉強只能讓兩輛車相會,且路面鋪裝非常的「拉力」,所以一開始筆者並不太敢讓 Artura Spider 躁進。

不過,逐漸熟悉車輛的動態節奏後就會發現,其實這裡完全就是它的主場,恰好可以用來測試 Sport 與 Track 模式之間的差異。因為短軸距 (2,640mm) 且重心集中於駕駛室的 Artura Spider,在動力模式與懸吊設定依序切換到 Sport 與 Track 模式後,不僅怠速馬上就會多給你約 250 轉來待命,轉速的提升也比 Comfort 模式更快,並會善解人意地延後換檔和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且搭配的亦是較硬之懸吊,讓你可以擁有更高的自主權,享受宛如操駕拉力鋼砲的快感。

法國的山路非常狹窄,路面的鋪裝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時後我們都是將動力模式切到 Sport、搭配懸吊模式在 Comfort 模式的狀態。

難怪,好友也是專業賽車教練的林沅滸 (沅仔) 在「2024 McLaren Track Day」活動中會對我說:Artura 在山路上非常強,甚至比動力更大、操控更賽道設定的 750S 還令他愛不釋手。然而,由於這段山路的路面狀況實在不好,所以我覺得將動力模式切到 Sport、搭配懸吊模式在 Comfort 模式的狀態,才是這個時刻最有趣也最適合的組合。

駕駛人的笑容是騙不了人的,短軸距且重心集中的 Artura Spider,在動力模式與懸吊設定切換到 Sport 模式後,不僅加速的反應馬上判若兩車,還會善解人意地延後換檔和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

需要跟 Jamie Corstorphine 抱歉的是,雖然他們為 Artura Spider 配置的是高檔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且重新調校了音場,但是因為他們也為 Artura Spider 和 2025 年式 Artura 換上了全新排氣系統、聲浪渾厚且飽滿,所以全程我們都是開著篷、關閉音響,沉浸在從 Artura Spider 車尾傳來的 6 缸交響樂之中……

不過,回程在法國的高速公路上,由於中控螢幕位置低了一些、儀表上的箭頭指示也小了一點,導致我們在車輛即將沒油時,錯過了導航地圖上的一個交流道,幸好 Artura Spider 可在純電模式時,提供 30 公里左右的行駛里程,我們才免去了找加油站的工作;還有一點就是,即使 McLaren 的工程師們已為 Artura Spider 開發了許多能減少空氣跑進車內的導流設計,但在高架設計、到處都可見橫風警告的這段高速公路上,大約開到時速 150 公里左右時,你還是會感覺到有些氣流開始竄入車內;但…說真的,除了螢幕位置偏低 (可加裝新世代 HUD 抬頭顯示器)、導風效果可以更好一些外,你真的已經挑不太到 Artura Spider 的缺點了。

雖然 McLaren 為 Artura Spider 配置高檔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但是因為他們也為其換上全新排氣系統、聲浪渾厚且飽滿,尤其在經過隧道的時候……,所以全程我們都是開著篷並關閉音響。

反擊的號角已響起

儘管 Artura 在 2021 年 4 月全球首演時,確實是當時同級距超跑中、動力輸出 (綜效 680 匹/73.4 公斤米) 數據最亮眼的車款,但是隨著 Maserati MC20、Ferrari 296 等定位相近之車型陸續登場、Artura 的性能優勢已不復存在,加上同樣來自義大利的 Lamborghini,也馬上就要推出搭載 4.0 升 V8 雙渦輪油電動力的 Huracán 後繼車型,所以獲得 Mumtalakat (巴林王國主權財富基金) 資金挹注後、終於可以拋開包袱的 McLaren,選在這個時候推出動力升級、操控反應大幅提升的 Artura Spider 和 2025 年式 Artura,絕對是合理且不得不的決定!

而我也相信,只要真實感受過 McLaren 工程師們在 Artura Spider 所投注的用心,你就會知道、他們為什麼敢在這個時候向這些對手們吹起反擊的號角了……


[U-EV]最快有望年底前國內現身,Volvo EX90於美國正式量產下線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3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Volvo 於 2022 年 11 月首度發表的純電旗艦休旅 EX90 車系,新車本預計在 2023 年第四季開始少量生產,並於 2024 年開始販售,但後續因受到車輛 LiDAR 軟體開發的影響,Volvo EX90 新車量產時程亦預估延後至 2024 的上半年度。近期 Volvo 則宣布美規 Volvo EX90 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正式生產下線,首批美國市場客戶的新車預計將在 2024 下半年開始交付。

Volvo 近期宣布美規 Volvo EX90 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正式生產下線,首批美國市場客戶的新車預計將在 2024 下半年開始交付,美國市場售價自 76,695 美元起至 86,545 美元,折合新臺幣約 240 萬元起 270.6 萬元。

而在國內市場部份,Volvo 國際富豪汽車於 2024 年 1 月已透過官方新聞稿,預告將導入全新純電休旅 EX30 及 EX90 車系,但兩款車系引進順序則尚未做最後確認,新車最快將有望在 2024 年底前引進。

美規 EX90 車系搭載 111kWh 容量電池,10~80%快充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雙馬達高性能版具備 509 匹馬力輸出,靜止加速至時速 96 公里僅需 4.7 秒即可完成。

美規 Volvo EX90 車系提供雙動力及各 4 等級車型設定,其中雙馬達標準版車型售價自 76,695 美元起至 81,545 美元,折合新臺幣約 240 萬元起至 255 萬元。 雙馬達高性能版售價則為 81,695 美元起至 86,545 美元,折合新臺幣約 255.5 萬元起至 270.6 萬元。

美規 Volvo EX90 車系提供 6 人座及 7 人座選擇,內裝標配 9 吋數位儀表、內建 Google 車載系統的 14.5 吋資訊娛樂螢幕,以及無線 Apple CarPlay 等,高階車型亦具備前座 8 向電動調整座椅、前後座椅加熱、第 3 排座椅電動摺疊以及 Bose 音響等。
廣  告
美規 Volvo EX90 車系在主動安全配置部份,包含 ACC 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偏離警示、車道保持輔助和車側盲點警示,而十字路口警示附有自動煞車輔助、道路標誌辨識、行人和自行車碰撞警示等皆列為車型標配,並具備 Pilot Assist 系統。

而在動力配置設定上,美規 EX90 車系則搭載 111kWh 容量電池,可支援最高 250kW 充電功率,雙馬達標準版車型擁有 402 匹最大馬力和 78.4 公斤米扭力輸出,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96 公里可在 5.7 秒完成,最高時速為 180 公里。EX90 雙馬達高性能版則進一步提升至 509 匹馬力和 92.7 公斤米扭力輸出,靜止加速至時速 96 公里則縮短至 4.7 秒。


【專題】Nissan X-Trail 旗艦版平均油耗測試:12V輕油電系統能讓油耗突破能源局數據16km/L?簡短分享編輯部5,000公里使用心得|專題企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00:00:00

發文

#619538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本集U-CAR編輯部為直購直測單元的Nissan X-Trail,執行平均油耗測試,輕油電系統對於油耗表現有何助益?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主動安全強化─Hyundai Venue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8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選擇在 2024 年 6 月 4 日於國內發表小改款 Venue 車系,提供 GLA、GLB 單色 、GLB 雙色 以及 GLC 總計 4 種車型選擇,並同步推出限量 100 輛的 Venue Camp 車型,擁有專屬車頂行李架、消光黑鋁圈以及仙蹤綠車色等設定。總代理南陽實業亦舉辦新車媒體公辦試駕活動,此回試駕的、則是屬於小改款 Venue 車系的頂規車型 GLC。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近期於國內正式發表小改款 Venue 車系,主要就外觀及內裝配備進行提升,並強化主動安全設定。

外觀配備變動,內裝細節更新

就外觀上看來,小改款 Venue 車系仍維持著既有的基礎設定,較明顯的變動在於將十字柵造型水箱護罩,改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以往列為雙色車型標配的三角形點狀式水箱護罩則已取消。同時小改款 Venue 車系則首度將 LED 光環晝行燈及 LED 頭燈組,列為 GLB 以上等級的車型標配,同時還具備了轉向輔助照明機能,而此回試駕的 GLC 車型亦將雙色外觀及 LED 尾燈組列為車型標配。

小改款 Venue 車系外觀在車頭部份將十字柵造型水箱護罩改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LED 光環晝行燈及 LED 頭燈組亦成為 GLB 以上等級的車型標配,且擁有轉向輔助照明機能,強化夜間照明效果。
小改款 Venue 車系改採新型 17 吋五幅幾何雙色切削鋁圈,雙色外觀則列為 GLB 雙色以上等級車型的標準配置。

在維持既有的中控台基礎造型設定下,小改款 Venue 車系在 GLB 以上等級除了擁有黑色內裝配置外,更首度新增了藍白雙色的選擇,於中控台下半部、座椅及門飾板等處接加入白色點綴,座椅上方更具備了 Venue 車型字樣,銀色飾板亦為 GLB 以上等級車型的標準配備,透過顏色的變化強調車室內裝質感。

小改款 Venue 車系在 GLB 以上等級首度增加藍白雙色內裝,並搭配銀色飾板,三輻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亦採用藍色皮質包覆,透過內裝配色的更新帶來新意。
小改款 Venue 車系首度導入 4.2 吋全數位儀表,中央採直立式多功顯示機能,兩側以數字顯示時速及轉速,並可透過設定變更兩側儀表配色設定。
採中文顯示的中央 8 吋資訊娛樂螢幕具備中文導航系統,並擁有 Apple Carplay 和 Andriod Auto 手機連接機能,下方具備快捷按鍵及開關音量旋鈕。
單區恆溫空調系統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以三旋鈕造型整合中央數字溫度顯示功能。

此外小改款 Venue 車系也首度導入了 4.2 吋全數位儀表,取代傳統的雙環式儀表搭配中央單色多功顯示幕設定。而 4.2 吋全數位儀表中央仍維持直立式的多功顯示機能設定,兩側則改以數字顯示時速及轉速,並可透過設定變更兩側儀表配色、提供三種選擇。採中文顯示的中央 8 吋資訊娛樂螢幕,整合 Apple Carplay 和 Andriod Auto 手機連接機能,而中文導航系統及恆溫空調系統亦列為全車系的標準配備,在 GLB 以上等級車型則追加了 Qi 手機無線充電座,GLC 車型則具備了皮質包覆的方向盤及排檔頭專屬設定。

恆溫空調系統下方具備 Type A 及 Type C 手機充電機能,GLB 以上等級車型配置 Qi 手機無線充電座。
藍白雙色內裝在座椅及門板部份皆採用藍色及白色皮質包覆,前座椅上方更具備 Venue 車型字樣,前雙座椅皆採用手動調整。
後行李廂基礎具備 355 公升的容積,並可透過可 6/4 分離向前傾倒的後座椅,進一步提升行李廂容積,行李廂底板下方亦具備隱藏式置物空間。

動力輸出維持以往,主動安全進一步提升

小改款 Venue 車系仍維持既有的動力配置,採用 1.6 升 SmartStream 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搭配可模擬 8 速手自排的 IVT 無段變速系統,具備 123 匹最大馬力及 15.7 公斤米最大扭力輸出表現,並具備 6 種駕駛模式選擇,可透過排檔座後方的按鍵進行選擇,其中包含了 Eco、Normal、Sport 動力輸出及換檔模式,以及透過循跡系統介入輔助所提供的 Snow 雪地、Mud 泥地、以及 Sand 沙地模式,透過上述的模式選擇提供更多元化的動態表現。

小改款 Venue 車系採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搭配可模擬 8 速手自排的 IVT 無段變速系統,具備 123 匹最大馬力及 15.7 公斤米最大扭力輸出表現,並提供備 6 種駕駛模式設定,可透過排檔後方的旋鈕進行切換。

主動系統安全配置的提升,可說是此回 Venue 車系小改款的重點之一,全車系皆標配 Hyundai Smartsense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外,除了包含 FCW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LKA 車道偏離輔助、LDW 車道偏移警示、HBA 智慧型遠近光燈調節等系統外,更首度配置了 SCC 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FCA-JX 對向來車路口煞停功能、FCW-JX 對向來車路口安全偵測以及 LFA 車道維持輔助功能。

透過 Eco、Normal、Sport 動力及換檔模式的切換,可提供多元化的動力輸出特質,整體動力及操控表現則與小改款前相近,未有明顯的變化。

其中 SCC 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系統作動時速為時速 10 公里~180 公里,並非全速域設定,具備四段車距選擇,LFA 車道維持輔助功能則可在時速 0~180 公里全速域使用,且可透過方向盤上的按鍵獨立開啟,無須與 SCC 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同步設定才能使用,且在儀表上方亦會提供圖示畫面。

小改款車型首度新增包含 SCC 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FCA-JX 對向來車路口煞停、FCW-JX 對向來車路口安全偵測以及 LFA 車道維持輔助功能,並可透過中央觸控螢幕設定智慧巡航控制的反應快慢及車距。
廣  告

小改款 Venue 車系雖在外觀及內裝設計上無明顯的變動,但主要仍透過內外車型配備的整體提升,搭配內裝配色的更新以及主動安全系統的強化等細節變動,進一步強化車輛的本質設定,也期望藉由此回的車型小改款,讓 Venue 車系能在競爭日益競爭激烈的國產小型運動休旅市場上,持續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預售價12.48萬元、250.2c.c./25.5匹馬力,PGO白牌Tigra 250預購開放中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9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PGO 摩特動力在 2022 年 7 月時發表 Tigra 250 速克達車款,以 Tigra 200 為基礎,升級 251.3c.c.引擎,車輛定位在黃牌入門級距。而在 2023 年 9 月份能源署資料中,PGO 送測了 250.2c.c.的 Tigra 250,其為白牌車型設定,如今這款車也即將登場,PGO 近期宣布白牌 Tigra 250 將上市,搭載 DOHC 水冷新動力,具備最 25.5 匹最大馬力以及 2.5 公斤米扭力,並開出 12.48 萬元的預售價格。

PGO 摩特動力在 2022 年 7 月時發表 Tigra 250 速克達車款,而在 2023 年 9 月份能源署資料中,PGO 送測了 250.2c.c.的 Tigra 250,如今這款車也即將登場,PGO 近期宣布白牌 Tigra 250 將上市,並開出 12.48 萬元的預售價格。

白牌 Tigra 250 延續黃牌車型的動力模組設定,排氣量下修了 1.1c.c.,因此車輛也從黃牌變成白牌,也代表者騎士僅需普通重型機車駕照就可以騎乘,但也意味著車輛不再享有大型重機的路權。白牌 Tigra 250 採用 250.2c.c.的 PGO Master 引擎,搭載高性能 DOHC (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 ) 雙頂置凸輪軸系統,設計上採用兩顆獨立的凸輪軸,在高轉速運作時能精準地控制與提升引擎進排氣效率,搭配曲軸平衡軸,以減緩引擎所產生的震動。

結構強、輕量化的鋁合金鍛造活塞,將使引擎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最大馬力 25.5 匹/8,000 轉、最大扭力 2.5 公斤米/6,750 轉的表現,動力數據也和黃牌 Tigra 250 相同,並也整合了 Stop&Go 引擎怠速啟停系統。

白牌 Tigra 250 採用 250.2c.c.的 PGO Master 引擎,搭載高性能 DOHC 雙頂置凸輪軸系統,設計上採用兩顆獨立的凸輪軸,在高轉速運作時能精準地控制與提升引擎進排氣效率,搭配曲軸平衡軸,以減緩引擎所產生的震動。 ( 圖為黃牌 Tigra 250 )
廣  告

原廠也特別強調 Tigra 250 引擎的設計,其頂規鍛造活塞全程由萬磅高壓鍛造製成,高密度使得材質變得更加堅韌,更強化活塞耐用性。鍛造活塞質量輕,使引擎運轉件輕量化,在高轉速動力下依舊能極致發揮,引擎輸出效率更好、馬力更為強大,力求動力與燃油排放之間取得最佳平衡。而精小細緻的噴嘴設計為活塞裙內部注入機油,目的是為降低緊密作用的活塞溫度,避免內部溫度過高間接影響引擎的運作效能,以加強活塞的使用性能。

白牌 Tigra 250 鍛造活塞質量輕,使引擎運轉件輕量化,在高轉速動力下依舊能極致發揮,引擎輸出效率更好、馬力更為強大,力求動力與燃油排放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 圖為黃牌 Tigra 250 )

同時透過曲軸平衡軸能減緩引擎震動所產生的不適,以提升駕馭者的騎乘品質;平衡發動機所造成的頻繁振動,以達到低沈渾圓的降噪聲浪效果,並且高效空濾能提供更多單位進氣量與容積效率,搭載 Tigra 250 高效能引擎,為氣缸中輸入足量、清潔的空氣品質,能有效濾除空氣中的懸浮塵埃,進而降低發動機壽命的耗損速度。


[U-EV]Mini中國生產純電車型恐將加徵38.1%稅金,傳德國積極調解歐盟加徵關稅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9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先前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正式公布,確認針對中國電動車進口歐洲需加徵臨時關稅的執行時間,以及對應不同品牌在加徵稅額上的不同設定,而隨著最高達 38.1%臨時關稅加徵的資訊出爐後,歐盟成員各國反應也不一,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包含歐盟最大成員國的德國在內,有不少國家反對歐盟加徵臨時關稅。

從歐盟在 2023 年 10 月份公告,開啟對進口歐洲的中國電動車展開調查,避免中國電動車在獲得中國大幅補助下,又進而進口到歐洲市場,形成對歐洲品牌及市場的嚴重衝擊;而在 6 月份公布的加徵臨時關稅稅額,比亞迪需加徵 17.4%、吉利加徵 20%、上汽則為 38.1%,主要差異是因應各品牌提供歐盟執行委員會資料完整度所致。

歐盟針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除了對中國品牌帶來影響之外,不少德國品牌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同樣也會受到不小幅度影響。

除了對中國品牌會帶來影響,因為原本歐盟就有著 10%的車輛進口稅,再加上最高 38.1%臨時關稅,讓整體稅額來到了最高 48.1%的幅度,帶來的影響相當巨大,不僅會衝擊到中國品牌,許多設定純電產品於中國生產、回銷到歐洲的品牌同樣也將受到波及。

廣  告

BMW 集團的 Mini,麾下純電 Mini Cooper 與 Aceman 就是在中國合資產線打造,先前 Mini 亦有宣布後續也將重啟英國產線來打造兩款作品,不過其時間點會落到 2026 年,而根據外媒報導指出,Mini 跟中國長城汽車合作生產的兩款純電車,很可能也會被加徵到 38.1%的臨時關稅,這對於品牌想要達成歐盟環保法規而言,會是很大的成本負擔。

Mini 共有兩款電動車目前僅有中國產線的設定,而在此次歐盟加徵臨時關稅的設定下,很可能 Mini 會面臨加徵 38.1%的稅率,而原廠預定新增的英國產線,預計要到 2026 年才得以啟動,這對於品牌面對歐洲市場環保法規的目標,將會有著大幅度的成本增加,而這也是不少歐洲品牌反對加徵關稅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 Mini,BMW 的 iX1 同樣也在中國設有產線,同屬德國陣營的 Volkswagen 集團,也有許多產品是在中國生產,而隨著針對中國進口歐洲的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成本有了大幅度增加,這也是傳出德國政府對於歐盟此次加徵臨時關稅抱以反對,後續德國政府也會積極與中國進行會談,希望避免陷入貿易戰爭,或是降低可能的傷害。


【試駕】Mercedes-Benz G580試駕:純電動力一樣猛!「G卡」不容質疑的越野能力|高強度off-road、85cm涉水、60°斜坡|法國搶先試駕|新車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7 00:00:00

發文

#619539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本次U-CAR總編輯英凱,前往法國試駕G 580,純電的G-Class會因為動力單元不同降低越野的能力嗎?面對高強度的off-road電池撐得住嗎?讓U-CAR帶你來身歷其境吧!

注入黑化風格套件、本月升級配備不加價,Honda CR-V、HR-V夜型特仕版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6 16:00:00

發文

#619539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台灣本田近日宣布,針對旗下兩款休旅 CR-V 和 HR-V 推出夜型空力套件的夜型特仕版車型,就如同命名上的設計,其套件以黑化風格來呈現,包括在前下保桿、側飾版、後視鏡、後下擾流尾翼等處,搭配上專屬的 LED 迎賓踏板,塑造嶄新、神秘的氣息,而 HR-V 也推出新車色;同時本月入主配備升級不加價,其優惠活動期間為 6/15~7/31 新車領牌適用。

台灣本田宣布,針對 CR-V 和 HR-V 推出夜型特仕版車型,其套件以黑化風格來呈現,包括在前下保桿、側飾版、後視鏡、後下擾流尾翼等處,搭配上專屬的 LED 迎賓踏板,塑造嶄新、神秘的氣息,而 HR-V 也推出新車色。

台灣本田這次所推出的夜型特仕版車型主要透過空力套件搭配,更增添 CR-V、HR-V 許多不一樣的氣息,並以黑化為設計主軸。首先看到 CR-V 的部分,車頭下方有著新的下空力套件,車側部分則有夜行下飾版以及黑色後視鏡,並且當初新一代 CR-V 推出之時常被大家討論、覺得太過樸素的輪圈,這回原廠也透過黑化工程讓足下更具一番新氣息,而與之相配的則是車尾後下擾流尾翼,以及上方的擾流尾翼,同時 CR-V LED 迎賓踏板也增加了些豪華氛圍。

看到 CR-V 的部分,車頭下方有著新的下空力套件,車側部分則有著下飾版以及黑色後視鏡,原廠也透過黑化工程讓足下更具一番新氣息,而與之相配的則是車尾後下擾流尾翼,以及上方的擾流尾翼,同時 CR-V LED 迎賓踏板也增加了些豪華氛圍。

至於 HR-V 的部分,同樣以黑化風格的套件來做點綴,包含前下空力保桿、側下飾版、夜型後視鏡、夜型下擾流尾翼,同樣的夜型 LED 迎賓踏板也沒有缺席,對比 CR-V 升級的部分,HR-V 主要是少了上擾流尾翼以及輪圈的地方,不過原廠也為 HR-V 增添了風尚灰新車色,使全車系一共擁有 5 種車色可選擇。

HR-V 的部分,同樣以黑化風格的套件來做點綴,包含前下空力保桿、側下飾版、夜型後視鏡、夜型下擾流尾翼,同樣的夜型 LED 迎賓踏板也沒有缺席,並且 HR-V 增添了風尚灰新車色。
廣  告

這回 CR-V、HR-V 主要是針對外觀套件上來升級,配備和動力上並未有更動,兩款車型皆標配 Honda Sensing 安全輔助系統,CR-V 搭載 1.5 升渦輪增壓動力,具備最大馬力 193 匹、最大扭力 24.8 公斤米的動力輸出,而先前台灣本田也針對新年式車型,將 CR-V 原先 S 車型以上所擁有的 BSI 盲點偵測以及 CTM 倒車預警等兩項主動警示配備,下放至 VTi-S 車型,全車系售價則未更動。至於 HR-V 動力部分與 Fit 汽油版動力單元相同,搭載 1.5 升 DOHC i-VTEC 引擎,能供輸 121 匹最大馬力以及 14.8 公斤米最大扭力。


[U-EV]有望延續Ioniq 5 N動力架構,外媒捕獲Genesis GV60 Magma測試車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5 16:00:00

發文

#619529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現代集團旗下豪華品牌 Genesis 於 2021 年首度推出了豪華跨界休旅車款 GV60,其可視為與同集團 Hyundai Ioniq 5 與 Kia EV6 車系的孿生車款,但有鑑於其豪華品牌的設定,除了擁有專屬的 Genesis 品牌外觀設計,內裝設計及配備部分亦較 Hyundai Ioniq 5 與 Kia EV6 更加豪華。

Genesis 於 2024 年美國紐約車展首度揭示性能子品牌 Magma,並首度展示 GV60 Magma 概念車款,且預告將會正式量產。

而在 2024 年美國紐約車展上,Genesis 品牌則首度帶來以現行 GV60 車系為基礎、所衍生出的概念車款 GV60 Magma,其中 Magma 將成為 Genesis 品牌車系中的高性能子品牌,與 Hyundai 旗下 N 系列車款相同,於 Genesis 車款中掛上 Magma、即視為其將擁有車系中最強悍的動力輸出表現,同時在 GV60 Magma 概念車推出時,Genesis 亦確認此款車型將走向量產之路,同時 Magma 高性能型號未來也將普及在旗下市售車款。

GV60 Magma 概念車款具備專屬的前後保桿造型設計,車身輪拱亦較一般車型明顯更為突出,搭配大尺碼的胎圈設定,暗示其將擁有強悍的動力性能輸出表現。

近期海外媒體亦首度捕獲 GV60 Magma 的偽裝測試車款,雖然測試車刻意採用與現行量產車款相似的前後白色保桿造型,但大尺碼的輪圈以及沿用自 Ioniq 5 N 的紅色煞車卡鉗與煞車系統,卻仍透漏了這款測試車型的真正身分。

據外媒報導指出,GV60 Magma 預計將採用與 Hyundai Ioniq 5 相同的動力基礎,以 84 kWh 電池組搭配雙馬達電動四驅配置,具備 650 匹馬力綜效輸出表現。

雖然原廠尚未揭示 GV60 Magma 車型的動力規格,但據外媒最新的報導指出,其將有望採用來自現行 Hyundai Ioniq 5 車型的動力架構,除了配置容量為 84 kWh 電池組外,由前後各一具電動馬達所構成的電子四驅系統,預計將可提供達到 650 匹馬力的綜效輸出表現,但有鑑於其豪華品牌的高性能車款定位,預計在車重部份將有所增加。


專屬外觀內裝配置、限量100輛, Mercedes-AMG 推出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特式車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4/06/15 16:00:00

發文

#619529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ercedes-Benz 近期以 Mercedes-AMG SL 63 4Matic+車型為基礎,首度推出了 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 特式車,擁有專屬的外觀配色及內裝配置設定,且僅限量生產 100 輛方式推出,新車正式售價目前則尚未公佈。

Mercedes-Benz 近期首度推出 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 特式車,具備專屬外觀及內裝色,將採限量 100 輛的方式推出。
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 特式車將 AMG 夜色套件、AMG 夜色套件 II、AMG 空氣力學套件列為標配,在車身多處飾板皆施以高光澤黑色烤漆處理。

根據原廠提供的資訊顯示,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 特式車在外觀部分特別選配了 Manufaktur 特選色中的 Kalahari Gold Magno 金屬車色,並搭配採用黑色塗裝的 21 吋 AMG 鍛造 10 輻式鋁圈,輪圈及中心孔蓋亦施以 Kalahari Gold Magno 金屬車色點綴,同時還擁有具備白色 AMG 字樣的黑色煞車卡鉗,透過上述專屬外觀配色,強調其獨特的限量特式身份。

內裝採用黑色 Nappa 真皮包覆搭配特殊縫線處理,並具備 AMG Performance 賽車化座椅及 AMG Performance 方向盤,座椅採稜格紋金色縫線處理,並擁有電動調整及通風機能。
廣  告
中控台採用專屬金色飾板配置,並鑲崁車型專屬銘牌,凸顯其限量車款的身份。

內裝配置上,SL 63 Manufaktur Golden Coast 特式車則標配了採用 Nappa 真皮包覆的 AMG Performance 賽車化座椅,並施以稜格紋及金色縫線處理,同時還具備了電動調整及通風機能,藉此強化程度乘坐的舒適性表現。 列為車型標配的 AMG Performance 方向盤同樣採用黑色 Nappa 真皮包覆,並具備車型專屬的金色縫線訂製項目,而中控台除了採用金色飾板外,上方更鑲崁了專屬銘牌凸顯其限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