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車大廠 Yamaha,在 2016 年 10 月份針對其 155cc 水冷引擎,推出了取向更加運動化的 Force。U-CAR 試車組藉著台灣山葉提供的場地,於大魯閣賽車場中,以最極限的方式,來完整的體驗這輛運動車款。

U-CAR 試車組藉著台灣山葉提供的場地,於大魯閣賽車場中,以最極限的方式,來完整的體驗這輛運動車款。

Yamaha 在 2013 年時,推出了一款跑旅車款 SMAX 155,其搭載 Yamaha 重新設計、久違的水冷引擎,搭配全新的懸吊形式,以旅行車風格主打 30 歲左右的市場。時隔 3 年後,Yamaha 再度利用這個車架與引擎,重新設計出更運動的 Force 155,主打 20 歲左右的年輕市場。

Yamaha 再度利用 SMAX 車架與引擎,重新設計出更運動的 Force 155,主打 20 歲左右的年輕市場。

融入 BW'S R 運動造型,Yamaha 新世代運動外觀

Force 155 在外觀上,還是有相當濃厚的 SMAX 感受,畢竟在車體構造的基礎上,很難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外觀許多零件上,更是融入了 Yamaha 另一輛性格運動車款:BW'S R 的造型,包括大燈、尾燈造型,都有著 BW'S R 的影子,這也代表著 Yamaha 對於新世代運動風格車款的造型風格定型。

外觀許多零件上,更是融入了 Yamaha 另一輛性格運動車款:BW'S R 的造型,這也代表著 Yamaha 對於新世代運動風格車款的造型風格定型。
大燈造型有著 BW'S R 的影子。

車身造型另外還有一個相當突出的特色,那就是車尾的部分。重製副車架後,整個車尾略為縮短,搭配突出的後擋泥板,讓 Force 155 從視覺上看起來,有種後輪凸出車體的感覺,如同這幾年的跑車造型,完整的凸顯出 Force 155 在造型上的運動感。

偽單座的後座造型設計,也為 Force 155 帶來濃厚的運動風。
重製副車架後,整個車尾略為縮短,搭配突出的後擋泥板,讓 Force 155 從視覺上看起來,有種後輪凸出車體的感覺,如同這幾年的跑車造型。

另外在造型上與 BW'S R 相近的,就是龍頭把手的部分。捨棄了 SMAX 短風鏡的造型,讓 Force 155 的把手完全裸露出來,這樣裸把的造型,也是近年來運動車款的另一種特徵。

儀表的部分,由於少了風鏡的構造,Force 155 將儀表置於龍頭上,以全液晶錶的方式來呈現,大面積的時速表、以及格狀式的轉速表,也都有著濃厚的運動風格。

捨棄了 SMAX 短風鏡的造型,讓 Force 155 的把手完全裸露出來,這樣裸把的造型,也是近年來運動車款的另一種特徵。

電瓶前移,一切都是為了運動性

車廂打開後,是一平整而寬廣的空間設計,28.9 公升的容量足敷一般日常使用。不過偏淺的空間設計,無法在車廂內放置一般帽體大小的全罩式安全帽,這部分是略顯可惜的。但是這個車廂的另一大亮點,是電瓶位置。

偏淺的空間設計,無法在車廂內放置一般帽體大小的全罩式安全帽,這部分是略顯可惜的。

在原有 SMAX 上,電瓶是位於車廂後方,而 Force 155 修改了副車架後,電瓶也跟著前移至車廂前方,這樣的好處是更能夠集中重心,對於操控上可以有著不小的提升。

窄坐墊帶來友善的座高

在停車輕鬆度的方面,Force 155 座高 805mm,以筆者 170 公分的身高來說,雙腳微墊即能踏到地板上。在速克達中,805mm 的座高不算太低,但是 Force 155 座墊造型經過設計,讓雙腳不用太外開,即可輕鬆放到地板上,搭配輕量化的設計,讓 Force 停等時不會太過於辛苦。

Force 155 座高 805mm,以筆者 170 公分的身高來說,雙腳微墊即能踏到地板上。

充沛的中低速動力

Force 155 所搭載的,是 155cc 單缸水冷引擎,雖然原廠並未公布數據,但依筆者過去曾騎過 SMAX 的經驗,這顆引擎在中高速域的部分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不過 SMAX 所強調的,是以中高速巡航為主,而 Force 155 更強調運動性,因此 Yamaha 針對 Force 155,調教出一個相當重視中低速的動力曲線。

因此在大魯閣賽車場這個擁有許多低速彎道、以及長直線的嚴酷環境中,Force 155 在這樣的場地中,基本上沒有適應的問題,從減速彎出彎灌下油門,可以很快速的把車速提起,到直線底煞車前,能夠做到時速近百公里,以 150 級距水冷引擎的表現來說,這樣的動力是絕對合格的。

在大魯閣賽車場這個擁有許多低速彎道、以及長直線的嚴酷環境中,Force 155 在這樣的場地中,基本上沒有適應的問題。

假如對應到一般道路上,市區所要求的,也是像這樣的動力輸出,能夠快速地脫離車陣、超車,在市區騎乘想必也是得心應手;場景轉換到山區道路,臺灣的山路特性,多半也是以中低速為主,這樣的動力輸出正好也能切合山路動力的要求。

廣  告

靈活的操控,連續彎道輕鬆攻略

Force 155 是以休旅型式的 SMAX 為主,13 吋框的高重心配置,在原有 SMAX 上,攻略高速彎道可說是非常的輕鬆寫意。而 Force 155 在這樣的基礎下,卻又帶來了風格不同的操駕感受。

Force 155 在 SMAX 的基礎下,卻又帶來了風格不同的操駕感受。

雖然仍然是以高重心配置為主,但 Force 155 減少了些微重量,其車重僅不到 140 公斤,再加上縮短了副車架、以及電瓶前移後,集中的前後重心讓 Force 155 在連續彎道的部分,攻略起來更加輕鬆。

集中的前後重心讓 Force 155 在連續彎道的部分,攻略起來更加輕鬆。

這輛運動車款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後懸吊配置。不同於主流運動速克達採用雙槍垂直式避震,Force 155 後避震採用水平方向的單避震。如同近代跑車的後懸吊設計風格,在轉向時,後懸吊提供了更好的彎中支撐性,搭配 Yamaha 一貫完美設計的前後配重,在轉彎時,比起他牌的車款來說,更能擁有操作的信心,也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來攻略彎道。

後懸吊提供了更好的彎中支撐性,搭配 Yamaha 一貫完美設計的前後配重,在轉彎時,更能擁有操作的信心,也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來攻略彎道。

不過 Force 155 還是有一個小小的缺點,那就是傾角的限制。雖然 13 吋框理論上來說可以帶來相當大的傾角,但是在較高速的彎道中,避震壓縮後會讓中柱過於突出其 V-Shape 的傾角框架,大大的限制了 Force 155 的傾角。尤其是在賽道這樣嚴酷的測試環境中,更是讓 Force 的轉彎受到了限制,無論是左彎還是右彎,都相當容易磨到中柱。當然,如果真的要進入賽道的話,以目前各賽車場規定來說,都必須要拆除中柱,那麼 Force 155 將會擁有極大的傾角,可以用更快的速度來攻略賽道。

避震壓縮後會讓中柱過於突出其 V-Shape 的傾角框架,大大的限制了 Force 155 的傾角。

若是回歸到一般道路,這樣的問題就不會那麼明顯了,不像賽道需要用相當極限的方式來騎乘,一般道路無論是煞車還是油門、或是彎中速度,都會有所保留,那麼這樣的傾角,其實在一般道路絕對是綽綽有餘。

Force 155 無論是造型還是其騎乘特性來說,都相當切合其運動取向的風格。

整體而言,Force 155 無論是造型還是其騎乘特性來說,都相當切合其運動取向的風格,以目前市場取向來說,對於講究騎乘樂趣的 20 歲以上年輕人來說,自然會是一輛相當不錯的選擇。

人身部品小教室:賽道必要的裝備— 連身皮衣

在賽道騎乘時,除了全罩式安全帽、皮手套、車靴以外,事實上連身皮衣更是重中之重。有別於道路使用的護具衣、護具褲,連身皮衣可以在賽道這樣的極限環境中,提供更完善的保護。除了內置的護膝、護肘、護肩、護背以外,合身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固定騎士的姿勢,也有節省力氣支撐身體的功能。

連身皮衣可以在賽道這樣的極限環境中,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在安全帽上,除了現在主流的複合材質安全帽,越來越多賽車手,開始採用碳纖維安全帽,平均重量能夠縮減到 1,200g 以下,其輕量化除了能夠為賽車帶來更好的馬力重量比以外,也能夠降低騎士的負擔,其堅硬的構造也能在摔車時,有效的保護騎士的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