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公里續航實測、內外提升但電池換了– 小改款Tesla Model Y RWD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5/19 16:00:00

發文

#620792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esla 原廠在 2025 年 1 月推出小改款 Model Y,台灣特斯拉已在 5 月將新車抵臺展出,臺灣市場維持德國柏林廠生產,目前提供 189.99 萬 RWD 單馬達後驅標準里程版、229.99 萬 Long Range AWD 雙馬達四驅版,至於先前 1 月首批限量推出的 Launch Series Long Range AWD 車型目前已停售、售價為 244.99 萬,上述 3 車型將一同於 6 月下旬進行首批交付。而 Launch Series Long Range AWD 據了解配額量約在 500 輛左右。

Tesla 原廠在 2025 年 1 月推出小改款 Model Y,台灣特斯拉已在 5 月將新車抵臺展出、6 月交車, 目前供應 189.99 萬 RWD 單馬達後驅標準里程版、229.99 萬 Long Range AWD 雙馬達四驅版雙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像中國市場在官網是以「煥新 Model Y」稱之、臺灣市場官網則是以「全新 Model Y」命名,不過不論是原廠在各市場以何種稱呼溝通,實際上從車型架構來看其依舊是此代 Model Y 的週期間小改款、尚未達全面更新的大改款等級,因此筆者此篇試駕皆會以小改款描述。

圖上為臺灣市場 Tesla Model Y 官網,圖下為中國市場官網。像中國市場在官網是以「煥新 Model Y」稱之、臺灣市場官網則是以「全新 Model Y」命名,不過不論是原廠在各市場以何種稱呼溝通,實際上從車型架構來看其依舊是此代 Model Y 的週期間小改款。

而此次我們搶在改款 Model Y 新車交付以前,針對售價 189.99 萬的主力車型 Model Y RWD 後驅單馬達版,進行長達近 400 公里的臺北彰化員林來回高速續航實測,除了深度體驗其改款後的內外革新外,測完也「驚訝」的發現其電池組,從過去的 BYD 比亞迪刀片 LFP 磷酸鐵鋰電池、更換為 CATL 寧德時代的 LFP 電池,總容量約從 60kWh、略升為 62.5kWh,續航提升、但充電速度卻不相同......,完整內容請讓我們娓娓道來。

外觀

相較起煥新版 Model 3,筆者認為小改款 Model Y 走出自己的韻味,並沒有採用與 Model 3 相同的造型視覺,而是以 Tesla 最具代表性的車款之一「Cybertruck」 為靈感,導入全新車頭造型,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畢竟先前小改款前的 Model Y 車系,整體造型比較像是舊款 Model Y 直接「抽高、放大」,如今改款 Model Y 造型與煥新版 Model 3 脫勾,確實是讓 2 款車系都更具辨識度。

相較起煥新版 Model 3,筆者認為小改款 Model Y 走出自己的韻味,並沒有採用與 Model 3 相同的造型視覺,而是以 Tesla 最具代表性的車款之一「Cybertruck」 為靈感,具有絕佳的辨識度。

回到改款 Model Y 的視覺來看,其車頭處首度搭載貫穿式晝行燈、以及下方的矩陣式燈源分離式頭燈組,前方氣壩處追加前視攝影機,除可進一步提升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與自動召喚功能的能見度、精準度,也首度帶來前方攝影畫面功能。而其矩陣式頭燈在全車系都標配,並且也具有主動式轉向、光形變化、還有智慧防眩功能,讓夜間視野能更為清晰。

回到改款 Model Y 的視覺來看,其車頭處首度搭載貫穿式晝行燈、以及下方的矩陣式燈源分離式頭燈組。也具有主動式轉向、光形變化、還有智慧防眩功能。
前方氣壩處追加前視攝影機,除可進一步提升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與自動召喚功能的能見度、精準度,也首度帶來前方攝影畫面功能。

車身尺碼方面,相較於舊款 Model Y 的 4,751x1,921x1,624mm、軸距 2,890mm,改款 Model Y 來到 4,790x1,982x1,624mm、軸距維持不變,主要因為造型的更動,在車長與車寬都略有所變化。車側如今已將 B 柱的監視畫面開啟,在哨兵與行車紀錄器的錄影中都開放讓駕駛監看此一視角畫面。另外在足下的胎圈部分目前雙車型配胎都是搭載 19 吋 CrossFlow 與輪圈蓋設計,現場配胎為 Hankook Ventus S1 Evo3;在 Long Range 車型另外可以 7.5 萬選配 20 吋 Helix 2.0 輪圈、配胎為 Michelin Pilot Sport EV。

改款 Model Y 來到 4,790x1,982x1,624mm、軸距維持不變,主要因為造型的更動,在車長與車寬都略有所變化。雙車型配胎都是搭載 19 吋 CrossFlow 與輪圈蓋設計,現場配胎為 Hankook Ventus S1 Evo3。

小改款後車尾則首度搭載間接反射式車身面板尾燈,並採貫穿式設計,更強調夜間更能直接將瑋燈光線打在地板上、呈現原廠稱為漫反射的視覺。更新版的輪圈與輪胎套件可提供更平穩的駕駛體驗,此外重新設計的後車身壓鑄件從 70 個零件減少至 1 個零件,以減少空隙,加上原先皆配置的前後側窗雙層降噪玻璃,原廠強調皆可帶來更靜音的乘坐表現。

小改款後的風阻係數也從 0.23、變為 0.22,而且整體車身在 Tesla 過去飽受批評的組裝工差環節,筆者認為就體驗到的試駕車而言確實又精進不少,基本上目前肉眼較難以見到很明顯的組裝斷差。

小改款後車尾則首度搭載間接反射式車身面板尾燈,並採貫穿式設計,更強調夜間更能直接將瑋燈光線打在地板上、呈現原廠稱為漫反射的視覺。

內裝

走進改款 Model Y 的內裝,其整體布局就比較類似煥新版 Model 3,包含中控臺中央導入大面積的織物處理,還有將中央的中控螢幕從過去的 15 吋、略升級放大為 15.4 吋高解析度中控螢幕,換上 3 輻式新式樣方向盤。中控臺與前後座門板都加入環繞式 256 色氣氛燈,帶來更具科技化的座艙鋪陳。

走進改款 Model Y 的內裝,其整體布局就比較類似煥新版 Model 3,包含中控臺中央導入大面積的織物處理,還有將中央的中控螢幕從過去的 15 吋、略升級放大為 15.4 吋高解析度中控螢幕。
中控臺與前後座門板都加入環繞式 256 色氣氛燈,帶來更具科技化的座艙鋪陳。

不過新車也將部分先前煥新 Model 3 推出後,飽受車主批評的一些細節進行修正更動。最主要將「方向燈撥桿」加回來了,取代先前煥新 Model 3 等車的方向盤盤輻按鍵,畢竟按鍵式設計除了轉打後較難分辨左右外,盤輻上的塑料也容易有「蹺蹺板」現象、造成按下按鍵後容易卡住,有一定行車安全的隱憂。

因此原廠從善如流將方向燈撥桿加回,筆者認為該給予肯定,甚至過去舊款方向燈撥桿因阻尼較大、需要撥較大力的弊病,也在新款改善,只是原廠現在將自動取消方向燈預設也不能關閉確實也是有點擾人,希望後續能夠進行更動。

改款 Model Y 換上 3 輻式新式樣方向盤,並且左側換上全新的方向燈撥桿。
新車也將部分先前煥新 Model 3 推出後,飽受車主批評的一些細節進行修正更動。最主要將「方向燈撥桿」加回來了,取代先前煥新 Model 3 等車的方向盤盤輻按鍵。
圖為煥新版 Model 3 方向盤。其按鍵式方向燈設計除了轉打後較難分辨左右外,盤輻上的塑料也容易有「蹺蹺板」現象。

只是新款 Model Y 還是跟隨其他車系取消實體排檔撥桿,只保留螢幕內前後滑動換檔、或是透過前閱讀燈處電容按鍵進行檔位操作,需要花一段時間熟悉,也較為違反在緊急時操作的邏輯。不過在此處,小改款除先前的前艙雷達外,還追加 4D 座艙雷達,可監測是否遺忘兒童在車內、還能監測心率與呼吸狀況必要時主動撥打電話報警求救。

新款 Model Y 還是跟隨其他車系取消實體排檔撥桿,只保留螢幕內前後滑動換檔、或是透過前閱讀燈處電容按鍵進行檔位操作,需要花一段時間熟悉。
小改款除先前的前艙雷達外,還追加 4D 座艙雷達,可監測是否遺忘兒童在車內、還能監測心率與呼吸狀況必要時主動撥打電話報警求救。

不過中控螢幕中首度加入後排座椅電動調整與摺疊功能,除了讓後排可以多段電動調整與收摺,更可直接從中控螢幕就進行副駕駛座滑移、後排 6/4 分離座椅各自摺疊或升起的操作。另外,除既有的雙前座加熱與後排加熱功能,小改款後也首度加入雙前座通風座椅,後排座椅整體椅墊也較舊款有所加長。後座也加入 8 吋觸控螢幕,並支援遊戲、調整後座電動座椅與副駕座椅功能。

中控螢幕中首度加入後排座椅電動調整與摺疊功能,除了讓後排可以多段電動調整與收摺,更可直接從中控螢幕就進行副駕駛座滑移、後排 6/4 分離座椅各自摺疊或升起的操作。
改款後加入雙前座通風座椅、前排出風口自動搖擺掃風功能。
僅駕駛座有電動腰靠的配置。
後座也加入 8 吋觸控螢幕,並支援遊戲、調整後座電動座椅與副駕座椅功能。
後排座椅整體椅墊也較舊款有所加長。並且一併加入電動傾角調整、電動摺疊升降功能。
改款後還加入全新鍍銀隔熱全景天窗,原廠表示可以降低 25~30%熱源進入車內。不過筆者實際體驗下車室內未貼隔熱紙還是稍嫌炎熱。

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於後座,其多段調整傾角舒適便利不少,膝部空間則維持 2 拳以上的寬裕,頭部空間為 1 拳 2 指。後廂容積維持 854 公升、傾倒最大為 2,041 公升,前行李廂容積為 117 公升,小改款在前行李廂處將拖車鉤整合收納,並加入排水孔功能,可讓前行李廂變為冰桶等功能使用後進行洩水。緊急逃生按鈕與拖車鉤置放處進行整合。

後廂容積維持 854 公升、傾倒最大為 2,041 公升。
後座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於後座,其多段調整傾角舒適便利不少,膝部空間則維持 2 拳以上的寬裕,頭部空間為 1 拳 2 指。
前行李廂容積為 117 公升,小改款加入排水孔功能,可讓前行李廂變為冰桶等功能使用後進行洩水。緊急逃生按鈕與拖車鉤置放處進行整合。

動力

RWD 版在能源署測定 WLTP 規範下,續航里程可達 517 公里、比起小改款前 438 公里增加 79 公里,能源署能耗為 7.4km/kWh、也比舊款帳面的 6.6km/kWh 更佳,極速為 201 公里,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為 5.9 秒,對比改款前的 6.9 秒增快達 1 秒,車重方面新款為 1,928 公斤、比舊款 1,917 公斤多出約 11 公斤。動力數據部分,雖然原廠未公告其後軸配置單具永磁同步馬達的出力,但根據能源署數據顯示舊款 RWD 為 256 匹(hp),新款則增加 23 匹來到 279 匹(hp)。

RWD 單馬達標準續航版改款後改搭 CATL 寧德時代的 LFP 磷酸鐵鋰電池,海外媒體資訊顯示其總容量約為 62.5kWh、可用容量 60kWh,能源署則顯示後驅單永磁同步馬達的最大罵力為 279 匹(hp)。靜止加速破百為 5.9 秒。
圖為小改款 Model Y RWD 國內能源署標示。

電壓架構在改款後仍維持既有的 400V。而雖然原廠並未公布詳細電池資訊,不過從外媒 ev database 資訊來看其改搭載 CATL 寧德時代的 LFP 磷酸鐵鋰電池組,總容量約為 62.5kWh、可用容量 60kWh;對比舊款為搭載亞迪 BYD 供應的 LFP 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組,規格約為總容量 60kWh、可用容量 57.5kWh,可用與總容量同步約有增加 2.5kWh。充電規格同樣為歐規 CCS2,DC 最高充電功率為 180kW,原廠溝通為 15 分鐘最快可補充最高達 238 公里的續航里程。

充電規格同樣為歐規 CCS2,DC 最高充電功率為 180kW,原廠溝通為 15 分鐘最快可補充最高達 238 公里的續航里程。

行車模式方面,小改款 Model Y 的加速模式有「舒適」、「標準」共 2 種;而轉向模式有「輕」、「標準」、「重」共 3 種。只不過不像煥新版 Model 3 改為僅全然的單踏板行車模式,放開煞車後其會直接減速至自動開啟 Auto Hold 靜止;小改款 Model Y 提供「減弱」、「標準」共 2 種煞車模式可選,其中減弱可以讓車輛進行一定的滑行後、才會讓車輛停止開啟 Auto Hold,「標準」則像煥新 Model 3 一般會快速進行單踏板減速至靜止。

小改款 Model Y 的加速模式有「舒適」、「標準」共 2 種;而轉向模式有「輕」、「標準」、「重」共 3 種。供「減弱」、「標準」共 2 種煞車模式可選。

將小改款 Model Y 開起來下,筆者認為第一印象確實是更安靜、也更舒適些許了。其中在正常車速或道路環境下,其車外噪音的隔絕確實有一定水準的提升,只不過車身造型與後視鏡處在面對五楊高架較大風勢還是易有風切聲。另外底盤傳進車室內的輪噪還是有,因此整體 NVH 降噪隔絕水準還是較難以跟許多傳統豪華品牌高階車款比擬。但以同級距而言已仍算是出色的前段班。

將小改款 Model Y 開起來下,筆者認為第一印象確實是更安靜、也更舒適些許了。

另外此次的小改款 Model Y,也除改款前的 RWD 版本就有加入前軸壓鑄工法外,新款在後軸也大量採用壓鑄技術。不過不同於先前體驗就款 RWD 車款時,其前軸有相當明顯因為壓鑄鋼性提升造成「硬朗」不少的碎震回饋;新款 Model Y 煥新版因為導入更為舒適且具有更佳行路質感的懸吊設定,因此這類不安定碎震的回饋已大幅減低,也進一步減少長途行車的疲勞感。

此次的小改款 Model Y,也除改款前的 RWD 版本就有加入前軸壓鑄工法外,新款在後軸也大量採用壓鑄技術。新款 Model Y 煥新版因為導入更為舒適且具有更佳行路質感的懸吊設定,不安定碎震的回饋已大幅減低。

只是受限於車身整體的剛性與底盤平鋪電池組設定,其懸吊在初段吸收掉過往不均勻的碎震後,面對到像五楊高架這類鋪裝路面不甚平整、甚至是有多出橋接縫的道路環境,改款後還是略有過往 Tesla 車款碎震較難吸收完全的弊病,即便使用了長行程的懸吊,其遇到較大坑洞還是略有些許回晃的碎震情形產生,但整體顛頗程度已比起改款前大幅改善不少。

受限於車身整體的剛性與底盤平鋪電池組設定,其懸吊在初段吸收掉過往不均勻的碎震後,還是略有過往 Tesla 車款碎震較難吸收完全的弊病,即便使用了長行程的懸吊,其遇到較大坑洞還是略有些許回晃的碎震情形產生。

新款 Model Y RWD 的懸吊支撐性也比起改款前出色,不論是在高速進行車道變換、或是在彎中進行重心轉移,車身多半已較少有「沉」下去軟腳的情形產生,提高駕駛人一定的駕馭信心。另外前後軸的壓鑄工法整體導入後,其也少了舊款 RWD 單馬達減去前軸重量的「浮動感」,讓駕駛在轉向時的信心提高,車身前後的配重感受比起改款前優異。

新款 Model Y RWD 的懸吊支撐性也比起改款前出色,不論是在高速進行車道變換、或是在彎中進行重心轉移,車身多半已較少有「沉」下去軟腳的情形產生。

只不過新款 Model Y RWD 的轉向反應相當迅速之餘,車身的重量與後軸靈活度往往還是跟不上前軸轉打,因此在操控上得心應手的餘裕程度與駕馭樂趣,還是難以跟同價位帶的 BMW iX1 eDrive20、Mini Countryman E 等車比擬,贏在其 279 匹帶來 5.9 秒的加速,比起前述兩者的 8.6 秒高出不少。而高速變換車道 Model Y 後軸給予駕駛人的信心還是較不足,機械煞車系統的表現雖有進步、但整體制動還是偏軟,但整體而言若是通勤代步取向、不特別訴求運動駕馭感,Model Y RWD 已可勝任。

新款整體制動還是偏軟,但整體而言若是通勤代步取向、不特別訴求運動駕馭感,Model Y RWD 已可勝任。

改款後加入的前鏡頭雖然不會拼接成 360 度環景,但在狹窄道路掌握前方動態仍相當好用,甚至還有專屬的噴水清潔功能。駕駛輔助方面,試駕車選配了 FSD Beta 版本,但由於導入 R79 法規適用的因素,筆者認為其整體系統方向盤較為頻繁左右轉打,整體偵測更為嚴謹,像方向盤就不斷要求駕駛施力偵測、沒有導入 Kia 等品牌陸續採用的電容式方向盤也略顯可惜。自動變換車道雖然便利,但目前系統容易在變換到一半的過程、一旦偵測到後方來車就會取消,確實影響其實用性。

至於改款前就 OTA 帶來的盲點偵測影像相當好用清晰,由其採用 HW 4.0 電腦的鏡頭與影像清晰度可圈可點。但改款後追加的盲點偵測燈其亮度與面積都不夠明顯,若原廠能進行調整效果會更佳。

改款後加入的前鏡頭雖然不會拼接成 360 度環景,但在經過像得來速這類狹窄道路掌握前方動態仍相當好用。
選配 EAP 或 FSD 後的自動變換車道雖然便利,但目前系統容易在變換到一半的過程、一旦偵測到後方來車就會取消,確實影響其實用性。
改款後追加的盲點偵測燈(圖中紅點處),其亮度與面積都不夠明顯,若原廠能進行調整效果會更佳。

臺北彰化員林來回 394.8 公里高速續航測試說明

  1. 測試路線:U-POWER 內湖行忠站>國道 1 號南下(含高架段)> 台 76>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台 76>國道 1 號北上(含高架段)> U-POWER 臺北內湖民善站
  2. 測試天候:晴,約 30.8 度~34.9 度。
  3. 測試原則:加速為「舒適」模式,轉向為「輕」模式,減速模式為「減弱」。依據當下該路段的法定最高速限表速+9 公里,以 AutoPilot 系統行駛
  4. 冷氣空調:恆溫空調調整至 20 度,風量開到 3 段。
  5. 車上載重:1 位工作人員與隨身行李
  6. 原廠胎壓:前 42PSI、後 42PSI

測試當天,筆者將車輛於 U-POWER 內湖行忠站將車輛充滿電,充滿電時車輛儀表顯示的 EPA 續航里程為 430 公里,原廠有強調改款後的 EPA 剩餘續航里程會比改款前更準確,因此參考價值相當高。至於 Tesla 原廠導航於出發時,預估到預設中途折返點 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的電量約為 48%。沿途設定為加速「舒適」模式,轉向為「輕」模式,減速模式為「減弱」。

筆者將車輛於 U-POWER 內湖行忠站將車輛充滿電,充滿電時車輛儀表顯示的 EPA 續航里程為 430 公里。
Tesla 原廠導航於出發時,預估到預設中途折返點 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的電量約為 48%。

下午 1 點行駛約 196.8 公里抵達 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時,Model Y RWD 這時顯示的電量為 56%,剩餘續航里程為 240 公里,儀表能耗顯示為 134.5Wh/km、約為 7.43km/kWh。在彰化員林設定原廠導航後,原廠車機預估回程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的電量約會剩 17%。

下午 1 點行駛約 196.8 公里抵達 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時,Model Y RWD 這時顯示的電量為 56%,剩餘續航里程為 240 公里,儀表能耗顯示為 134.5Wh/km、約為 7.43km/kWh。
原廠車機預估回程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的電量約會剩 17%。

不過回程北上時整體的逆風與上坡等情境,還有當天炎熱的測試天氣,對於整體的冷卻控制還是略有影響。因此最終下午 3:30 返程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的數據還是稍微比南下差一些,當天總計行車為達近 400 公里的 394.8 公里,最終剩下 10%、44 公里表顯續航,儀表能耗則略升為 135.7Wh/km、換算約為 7.37km/kWh。

而若以跑 394.8 公里消耗 90%電量來換算,小改款 Model Y RWD 其 1%電可跑 4.38 公里、滿電續航里程約在 438 公里左右,跟我們前次完全同樣路線測試 Mini Countryman E 的滿電推估 440 公里相當,438 公里也約是 WLTP 數據 517 公里的 85 折。對照舊款 Model Y RWD 我們先前實測滿電未含藏電約在 400 公里,其大概約莫有近 10%的續航提升。

最終下午 3:30 返程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目前民善站總槍數來到 20 槍,並且總功率高達 2,040kW。

但小改款 Model Y 在充電實測後,也讓我們發現其整體電池特性與充電曲線,和改款前的 BYD 刀片電池大不相同。當天於 10%起充後,13%時功率就來到 180kW,甚至中間一度在 18%時來到最高的 185kW,不過這樣的高功率平原維持到約 28%就滑落至 140kW、峰值平原維持時間約不到 5 分鐘,5 分鐘充至 30%時的充電量約 13kWh、表顯續航補進約 95 公里。

5 分鐘充至 30%時的充電量約 13kWh、表顯續航補進約 95 公里。

隨後其充電曲線就除曾一度回到 120kW 外,其餘時間都在 100kW 上下盤整。充電 10 分鐘則來到約 43%、起充後補進約 145 公里表顯續航。功率自 62%時的 100kW、再緩坡滑落至 80%的 60kW,10%~80%用時約為 26 分鐘 27 秒,對比先前舊款採用刀片電池的 RWD 車型雖然實測峰值僅 179kW、但同樣 10~80%僅用時 21 分鐘、可說刀片電池版本快了約超過 5 分鐘,對照之下充電高原在 120kW 以上的時間也維持更久,顯見改款後採用的 CATL LFP 電池充電控制策略較為保守,最終 10%~80%用時約 59 分鐘、也比起舊款實測 5%~100%的 45 分鐘多出 14 分鐘。這些都在在證明其改款前後換電池組、而且充電表現大不相同!

最終充電電量約為 61.512kWh,換算後包含能源損耗得出的能耗為 6.41km/kWh,比先前舊款 RWD 實測的 6.06km/kWh 高出些許。

Tesla Model Y RWD 剩餘
電量
行駛
里程
累計行駛
里程
儀表剩餘續航里程 儀表板顯示能耗
(km/kWh)
U-POWER 內湖行忠站出發 100% 0 0 430 公里 0

U-POWER 彰化員林大道站

56% 196.8 公里 196.8 公里 240 公里 7.43
U-POWER 內湖行忠站結束 10% 198公里

394.8 公里

44 公里 7.37
車款 Tesla Model Y RWD
總行駛里程 (公里) 394.8
儀表顯示剩餘電量與里程 10% / 44 公里
行車電腦顯示能耗 (km/kWh) 7.37
10%~80%充電時間 26 分鐘
10%~100%充電時間 59 分鐘
快充峰值功率 (kW) 185
平均充電功率 (kW) 61
充電度數(kWh) 61.512
實測能耗(km/kWh) 6.41

總結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小改款 Tesla Model Y RWD 確實在內外的舒適、科技便利程度又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原廠也從善如流把方向燈撥桿加回,甚至能耗跟續航表現也有亮眼之處。只不過以短腿版 Model Y RWD 而言,過去舊款搭載刀片電池組接近媲美 800V 電壓車款的 10%~80%效率不復存在,換搭 CATL LFP 電池帶來約 10%續航提升,這樣的改變是否符合許多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消費者可以自行衡量。

好在現在包含第三方充電網都更為普及,搭配其實測確實滿電有超過 400 公里的續航,充電與里程焦慮在這類主戰力車款上,已漸漸不再是讓消費者卻步的因素。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據U-CAR掌握資訊,G50 Plus預計7月在MG據點進行上市前教育訓練,大批量生產、新車交付的時間點理當落在9月份。
英國 MG 宣布,將於 2025 年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公開亮相 Cyberster Black 與 Cyber X。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