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Solar Gard 女郎 - 韓國車展 (有圖)

Solar Gard(solargard)

2008/09/06 22:22:04

發文

#616071 IP 189.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七月份參加亞洲高峰會議時,韓國同仁給我一張CD,内含他在車展期間的一些照片。本來以爲沒什麽,所以一直沒打開來看。最近打開才發現内容相當精彩,決定與U-Car的網友一起分享。

註:圖三左邊的就是韓國同仁,他大約170cm。

Enjoy!!!


美國車市的消息

Solar Gard(solargard)

2008/01/31 15:47:48

發文

#395612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1. Isuzu不玩了。Isuzu今天正式宣佈退出美國市場。Isuzu去年只賣了7098輛。在80年代,Isuzu曾經是有戰鬥力的二級日系品牌,但最終還是被邊緣化。可惜啊,可惜。😌
http://www.autoweek.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80130/FREE/197562081/1065

2. Ford確定不保留Jaguar與Land Rover的任何股權,將全部賣給Tata Motors。這家公司是何背景,有人知道嗎?😞
http://www.autoweek.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80130/FREE/271963886/1530/FREE

台灣的車種會不會太多了?

Solar Gard(solargard)

2008/01/30 15:28:23

發文

#394714 IP 92.13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小弟剛囘台灣時就發現台灣的車種真多,似乎比美國還多。這麽小的市場玩那麽多車種不是很傷嗎?剛拿到最新的超越車訊,終于忍不住與www.edmunds.com對照,數一數,比一比。

根據Edmunds資訊,美國有47個汽車品牌,還是多一點(當然大多數為集團操控,例如GM,Toyota)。美國去年新車銷售一千六百萬輛,平均每一個品牌34萬輛。而根據超越車訊的資料顯示,台灣國產+進口(國產與進口若重疊則指只算一個)竟然也有38個品牌。而台灣年銷售額不過30萬輛左右,平均每個品牌只有7,900輛!就算以2005年的全盛時期(50萬輛)計算,每個品牌平均也只有13,000輛。再加上所謂的西瓜效應,難怪有台塑玩不下去,愛快一年只賣40輛的悲慘新聞。

車種太多對消費者固然是增加選擇與比較,但對整個汽車業的生態並不是好事。無論是車價,維修,保養,零件,等等都無法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一旦品牌玩不下去而退出台灣市場對車主更是不公平。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台灣汽車業經過一段殘酷的洗牌,至少應該淘汰至20個品牌。屆時台灣經濟囘轉,新車銷售達40萬輛左右時,每個品牌才能有穩定的發展,提供消費者最優質的服務。

歡迎各路網友發表意見。

美國市場的觀點來評論新版馬6與馬自達的未來取向

Solar Gard(solargard)

2007/09/10 14:21:45

發文

#307385 IP 66.4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先前從另一篇文章 ”車壇震撼~好美的車” (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p=1&fid=46207)看到新版馬6的造型,心中有些想法。小弟家里開過323與626,在購買二手300ZX前也慎重考慮過RX7。家族每次買新車前都會將馬自達列入考量,看盡馬自達20多年來在美國的起起落落。因此特以美國市場的觀點來評論新版馬6與馬自達的未來取向﹕

在80年代日系車在美國突飛猛進的時代中,馬自達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必須與其它日系品牌一爭高下。三菱有Mirage小車,馬自達就有323;本田有Accord中級轎車,馬自達就有626;豐田有Cressida大型房車,馬自達就有929;日產有300ZX的經典跑車,馬自達就有RX7。甚至在本田,豐田與日產成功的推出Acura,Lexus與Infiniti的高級品牌後,馬自達也信心滿滿的準備打Amati品牌(雖未成功,卻將原本準備是首戰產品的Millennium納入馬自達旗下)。

日本強勢經濟到了90年代開始衰退。當時本田與豐田都已經在美國紮下穩定的基礎,其車系都有良好的口碑。但馬自達的車系缺乏特色,除了RX7與Miata (非常成功,但銷量遠遠不足扛下總業績)之外,其它的車系都是me-too產品。小弟家中就是馬自達美國市場的縮影;626被偷之後換Accord,323壽終正寢後換CRV,97年買Civic時的Protege實在不怎么樣。馬自達的主打車系無論是外形,性能,口碑或折舊率都不及H與T牌。多少美國家庭在買過馬自達後還會再換馬自達的幾率不高。因此品牌開始衰退,賠錢,度過一段慘淡經營的時期,直到這幾年。

馬自達在前幾年突然開竅,發覺不一定要跟著T與H牌走,也能走出自己的路。旗下最成功(口碑,而非銷售)的Miata就是當初堅持走自己的路而闖出一片天地。T與H牌的消費族群年齡漸增,車系也開始走成熟的路線。Civic當初是多少熱血少年的最愛,而且多多少少一定要改裝的確 (小弟也不能免俗),但現在無論是價格或是造型都不再年輕。Corolla當年也有熱血版,但那已經是將近20年前的事。以前年輕人最愛的Prelude,CRX (H牌)與Supra,Celica,MR2 (T牌)也都早已作古多年。T與H牌在美國越來越成功,但離年輕人的距離卻越來越遙遠。

反觀馬自達近年來的馬3,馬6與RX8受到年輕人的喜愛,Miata繼續保持傳奇的地位,新上市的動感修旅車CX7與CX9也主打年輕族群。馬自達已經認命的不與T與H牌搶銷售額,反而專攻年輕一代的niche-market,得到一致的好評,在市場上也成功的爭取到自己的定位。新版馬6延續馬自達的市場策略,內外設計與造型上就是比Accord / Camry拉風。相信只要性能跟的上外貌,一定會成功。

但馬自達年輕路線還是有很大的隱憂。全球人口老化,美國也不例外。40歲以上的消費者才是最大,最有實力的買車族群,但他們可能不會欣賞馬6的過於拉風造型與熱血性能。他們要的是成熟穩重的房車。這一點Accord / Camry可通吃所有40歲以上的消費族群。在美國70~80歲的老人家開A / C車比比皆是,但很少看到50歲以上的人士開馬自達。

馬6是馬自達的”麵包奶油”(bread & butter – 就是最重要的)車,單一車種就可影響馬自達未來的成敗。當馬6的車主邁入40大關而要換車時,馬自達沒有成熟的房車可考慮,該如何是好?當馬自達的鎖定族群 (40歲以下)呈現青紅不接的狀況,該如何繼續成長而不被邊緣化?

馬6的未來是否繼續走拉風年輕路線,還是學學T與H牌鎖定最大的消費族群走成熟路線,或是開發另一款成熟的大型房車?這些都是馬自達即將面對的考量。就以小弟而言,我十分欣賞新馬6的造型。但做3望4的年齡已經不再年輕,拉風不是主要考量。若要我選,我會選擇新Accord的成熟,穩重與大房車的寬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