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繼先前 1、2、3 Series 之後,這一回推出的第 4 款作品,是綠牌的輕型電動機車「Viva」,主攻都市短程代步之用,在 54,980 元的定價下,若加上政府補助與汰舊換新等方案,能以 3 萬元左右的價格入手。

Gogoro Viva 在外觀上的標新立異,一如過往其他款 Gogoro 新車上市之初,再次掀起熱烈討論,而試駕後若要簡短總歸心得,我想說:撇除車身造型考驗市場接受度不談,對於市區短程代步雖然夠用,但若要讓騎乘二行程機車已經習慣的族群改換 Gogoro Viva,或許還有一些問題要克服。

角錐筒?長頸鹿?或像是滑板車的獨特造型考驗市場接受度

在 Gogoro Viva 的車身外型,特別是在車頭,無疑是上市後的最大焦點,網路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合成圖或對照圖,認為其像是長頸鹿、角椎筒等等,不過 Gogoro 車體造型設計師「阿水」向媒體們說明,會掀起這麼多評論早已在他們的預期之中,甚至可以說這就是 Gogoro 所期待的結果。

在 Gogoro Viva 的車身外型,特別是在車頭,無疑是上市後的最大焦點,網路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合成圖或對照圖,認為其像是長頸鹿、角椎筒等等。

一如從最開始的 Gogoro 1,完全跳脫大家對於速克達的想像,到 Gogoro 2 車尾燈被形容為香腸嘴等等,這一回 Gogoro Viva 在設計造型上依舊是從 HEX 六角形車體概念出發,進行簡化。

而即便 Gogoro Viva 是一輛輕型電動機車,但設計師在外觀設計並不是以婆婆媽媽為主要對象做出發點,反倒是希望從 18 歲以上的年齡層,追求獨特風格的消費者都能入主,「Viva」車名的由來則源自於義大利文「vivere」,取其字根用以表達「live」,希望騎乘者都能享受生活,也因此 Gogoro 推出各式各樣的選配件,讓消費者能依照自己的需求另外加裝。

Gogoro Viva 在設計造型上依舊是從 HEX 六角形車體概念出發,進行簡化。從車身側面觀之,Gogoro Viva 在車頭連接到腳踏板的地方,有如滑板車一般,一體式車臺前端上翹讓腳踏板回歸一般速克達的概念,而龍骨強度透過鋼管與喇叭狀的沖壓鋼板焊接實現。

從車身側面觀之,Gogoro Viva 在車頭連接到腳踏板的地方,設計師阿水表示,其實要能讓細長錐體狀的龍頭實現並不容易,難度就在於機車的龍骨可能會強度不夠,因此 Gogoro Viva 的一體式車臺設計,前端上翹讓腳踏板回歸一般速克達的概念,而龍骨強度透過鋼管與喇叭狀的沖壓鋼板焊接實現。

筆者對於 Gogoro Viva 的第一印象,則會聯想到小時候玩的滑板車,但細長的車頭龍柱配上車體,不免有點頭小身體太大的感覺,如此特別的造型,也相當考驗市場接受度。

動力規格與車體結構
車型 Gogoro Viva
動力系統 GH1 整合式鋁合金輪轂馬達 / MOSFET 水冷馬達控制器 / 馬達動態溫控管理 / 馬達直驅
車身尺吋(長 x 寬 x 高) 1,680 x 630 x 1,050 mm(不含後照鏡)
軸距 1,164 mm
馬力(hp) 4.02 匹 @ 500 轉
扭力(kg-m) 輪上扭力 9.792 公斤米 @ 200 轉 
極速(筆者自測,車輛有 Sport 模式) 時速 54 公里 (30 秒 Boost 模式可達時速 64 公里)
官方公布單次換電續航力(定速 30km/h) 85 公里
重量 / 含電池重量(kg) 71 公斤 / 80 公斤
傾角(不含中柱) 左:36 度、右:41 度
前懸吊系統 潛望鏡式前叉
後懸吊系統 雙槍式後避震
後避震器 固定式
煞車系統 前後油壓碟煞+SBS 同步煞車系統
卡鉗型式 前:單活塞
後:單活塞
碟盤規格 前:180 mm 打孔碟
後:180 mm 打孔碟
輪胎規格 前:90/90-10 (50L)
後:100/90-10 (56L)
原廠配備輪胎 前:Kenda K7022 Sport 性能胎
後:Kenda K7022 雙能複合胎
建議胎壓 前:32 psi
後:36 psi
智慧感測器 加速度感測器
溫度感測器

車體外觀細節與功能

Gogoro Viva 定為為輕型電動機車,在車身尺碼比起其他 Gogoro 車款較小,座高 740 毫米,加上僅有一顆電池配置,整個車重 80 公斤也輕上許多,對許多僅市區代步的女性騎士有更高的親和力。縱然 Gogoro Viva 在車體與坐墊等等看似與其他車款樣貌相差無幾,但因為少掉一顆電池,讓坐墊與下方車體能較為內收,配上更為平整的腳踏板與上翹的車臺讓腿部空間能向前延伸,整體乘坐感受更接近傳統速克達。

唯獨柱狀龍頭可能會讓一些消費者不習慣,甚至擔心女生裙裝曝光等等;另外一旁外凸一塊黑色物體則是電磁閥龍頭鎖,就整體視覺感受顯得有些突兀。

Gogoro Viva 在車體與坐墊等等看似與其他車款樣貌相差無幾,但因為少掉一顆電池,讓坐墊與下方車體能較為內收。中間圖片看到的手機架,是額外加裝的配件。下圖柱狀龍頭旁外凸一塊黑色物體則是電磁閥龍頭鎖。

在頭燈造型,則是繼續以膠囊作為設計概念,配備僅有全時亮起的 LED 近光燈,無遠光燈功能,特別是位置一改過往 Gogoro 頭燈都設計在車體,首度改為裝設在龍頭,一大原因就是車頭下方也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再安裝頭燈。尾燈部分則是延續 Gogoro 3 的模樣。

頭燈造型,則是繼續以膠囊作為設計概念,配備僅有全時亮起的 LED 近光燈,無遠光燈功能。儀表與把手,左邊把手由上而下為 Boost 模式/車箱開啟鍵、方向燈與喇叭;儀表板面積縮小,顯示時速、單一電池剩餘電量、時間與累積里程/單次旅程/預估續航力里程數切換。

接著看到儀表與把手,把手整體感有如自行車一般簡單,其中僅左邊把手有按鍵,由上而下為 Boost 模式/車箱開啟鍵、方向燈與喇叭;儀表板面積縮小,顯示時速、單一電池剩餘電量、時間與累積里程/單次旅程/預估續航力里程數切換。此外儀表上方會有包含 iQ 燈號(與手機 App 連接)、Sport 模式字樣(需搭配 Gogoro Network 自由省方案來開啟)。

就儀表板的閱讀性,面積不大加上在大太陽底下會因為反光使得辨識度稍差,對於長輩騎乘時,要閱讀的友善度還有再進步的空間。

至於本次試駕車型有搭配手機座,Gogoro 表示使用者甚至可選配有充電功能的手機座,另外還有許多選配件像是前方菜籃、腳踏墊、延伸腳踏墊、舒適型後扶手、前飾桿、車身飾桿、小風鏡等等。

Gogoro Viva 的解鎖與上鎖是與 Gogoro 3 一樣的 NFC 感應式系統,然而感應的位置卻是設計在車廂左側(中間圖),使用上較不直覺。Gogoro Viva 提供許多選配件,以本車來說有腳踏墊(右下圖)與手機支架,後扶手為標準樣式(左下圖)。

再到座墊與車廂部分,座墊除了前面提到前端稍微內收一些的設計,中央一條皮帶則是讓後座乘客能抓住的地方。打開座墊看到車廂,除了看到僅一顆電池之外,還有像是預留車充以及小凹槽格子,車廂容積則可容納四分之三式安全帽一頂與半罩一頂,官方公布容積為 21.6 公升。

最後要提到的是 Gogoro Viva 的解鎖與上鎖是與 Gogoro 3 一樣的 NFC 感應式系統,然而感應的位置卻是設計在車廂左側,而非在龍頭附近的位置,整體使用上較不直覺,會要花多一點時間適應。

打開座墊看到車廂,除了看到僅一顆電池之外,還有像是預留車充以及小凹槽格子,車廂容積則可容納四分之三式安全帽一頂與半罩一頂,官方公布容積為 21.6 公升。
廣  告

起步比起白牌 Gogoro 緩和,但對於騎乘習慣二行程的媽媽們,或許仍要花時間適應

接著在實際試駕體驗,其以綠牌作為標準,輪轂馬達帶來最大馬力 4.02 匹,不過輪上扭力仍有 9.7 公斤米的水準,因此起步加速依舊保有電動車的輕快特性。對於像筆者已經騎乘習慣像 Gogoro 2 等普通重型電動機車的民眾,若改騎乘 Gogoro Viva,會感受到加速感與衝力變得比較和緩。

不過實際上仍會覺得 Gogoro Viva 的起步能夠再更線性一點,尤其考量主打的族群是希望原本騎乘二行程機車已經習慣的媽媽們,能夠汰換為 Gogoro Viva,那麼對於這些媽媽們勢必還是要花些時間適應。

前後輪皆為 180 毫米打孔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而前輪輪框為鋁合金輪圈,懸吊系統使用正立潛望式前叉組(上圖)。後輪左側可以看到 MCU 馬達控制器與大面積散熱鰭片,結合馬達動態溫度管理系統,後懸吊為不可調的雙槍式後避震(下圖)。

在 Gogoro Viva 的極速,筆者騎乘最高僅可達時速 54 公里,若按下左方的 Boost 模式,則儀錶板會顯示方格旗圖案,可持續約 30 秒,讓極速增加到約時速 64 公里。時間一到便會自動解除 Boost 模式,這時車速會再自動下降回一般模式的最高速限。至於若是綠燈起步就按下 Boost 模式,加速感受並未有什麼差異,簡而言之 Boost 模式僅影響極速表現。

Gogoro Viva 的極速,筆者騎乘最高僅可達時速 54 公里,若按下左方的 Boost 模式,則儀錶板會顯示方格旗圖案,可持續約 30 秒,讓極速增加到約時速 64 公里。

而對於使用 Boost 模式時,筆者有幾點提醒大家,首先因為 Boost 模式僅有 30 秒,因此騎乘者也要特別留意若是開啟而騎乘在內線要超車時,務必盡快超車後就切回外線,否則在內側車道又沒持續開啟 Boost 模式的話,車速快速下降 10 公里,可能會造成後方車輛追撞的危險。再者則是 Boost 模式在電池顯示電量剩下一格時也無法開啟。

Gogoro Viva 的續航力表現方面,官方測試以時速 30 公里騎乘可達 85 公里,而筆者當天在電能回充開啟最強,又絕大多數時間是全油門(電門)的情況下,抵達換電站更換電池,換電站顯示使用 70%電量騎乘里程數為 39.2 公里。以 Gogoro Viva 主打短程騎乘為主的訴求,此等表現已屬夠用。另外,若車輛預估里程顯示剩下 5 公里,則會限制時速為 35 公里,以延長里程數確保能找到換電站。

Gogoro Viva 的續航力表現方面,筆者當天在電能回充開啟最強,又絕大多數時間是全油門(電門)的情況下,抵達換電站更換電池,換電站顯示使用 70%電量騎乘里程數為 39.2 公里。

最後在騎乘體驗來說,前面提到 Gogoro Viva 在車身與腳踏板設計,讓乘坐舒適性提升,不過礙於其避震器不可調,避震效果僅能應付略微凹凸不平的路面,對於像是臺北市市民大道一些路面凹凸落差較大的狀況,加上車速提高,震盪幾乎傳遞至騎乘者,讓長時間騎乘的疲憊感增加。

所幸柱狀龍頭的設計,反倒帶來了不同於一般速克達的輕巧操作感,市區騎乘更為俐落,多少降低避震效果稍差所帶來的疲憊感,只不過還是會少了一些安全感。煞車部分,前後輪皆為 180 毫米打孔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以 Gogoro Viva 的性能來說,已經相當夠用。

另外細節上除了前面有提及的儀表板在大太陽下的辨識度不佳之外,方向燈的聲音並不明顯,也不若過往其他 Gogoro 車款會在轉彎後自動熄滅,很容易令人忽略方向燈尚未關閉。

雖然 Gogoro Viva 在車身與腳踏板設計,讓乘坐舒適性提升,不過礙於其避震器不可調,對於像是臺北市市民大道一些路面凹凸落差較大的狀況,加上車速提高,震盪幾乎傳遞至騎乘者,讓長時間騎乘的疲憊感增加。

總結來說,歸納 Gogoro Viva 的優缺點:

  1. 優點:
  2. 1.椅墊與車體前端內縮、腳踏板的設計較其他 Gogoro 車款更接近傳統速克達的乘坐感受
  3. 2.續航力以輕型電動機車來說足敷市區短途騎乘
  4. 3.龍頭操控輕巧不費力
  5. 4.新車售價配合二行程汰舊換新極具親和力
  1. 缺點:
  2. 1.柱狀龍頭造型讓騎乘較無安全感、電磁閥龍頭鎖位置突兀
  3. 2.儀表板在強光下閱讀辨識度較差
  4. 3.方向燈幾乎沒聲音,又不會在轉彎後自動熄滅,容易沒注意到方向燈未關。
  5. 4.NFC 感應式系統位置在車廂左側,使用上不直覺
  6. 5.避震效果較差,碎震大多傳往騎乘者臀部
  7. 6.雖然動力較小使其與其他 Gogoro 車款相比加速較和緩,但整體感受仍不夠線性。

以 Gogoro Viva 的缺點裡頭,筆者提出幾項如:儀表板辨識度、方向燈沒聲音、甚至加速感不夠線性等等,若考量族群鎖定是騎乘傳統二型車機車已經習慣的媽媽們,則容易因為這些缺點衍生道路上的問題,像是起步加速或許就會令媽媽們不適應,接著因為儀表辨識度不夠、忘記沒關方向燈,而形成所謂的「道路三寶」等等,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問題。

最後綜觀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輕型電動機車,除了 Gogoro Viva 之外,還有像是 Kymco 的 Many 110 EV、Nice 100 EV、Candy 2.0 與 Candy 3.0。以 Kymco 的電動機車來說,造型、騎乘坐姿與避震表現接近大家熟悉的感受是其優勢,甚至像 Many 110 EV、Nice 100 EV 還有遠光燈、倒車檔等設計,是 Gogoro Viva 簡化配備後所沒有的,不過若論續航力與換電便利性來說,則是 Gogoro Viva 佔有優勢,就看社會大眾如何在這當中做選擇。

Gogoro Viva 與國內主要對手一覽
車型 Gogoro
Viva
Kymco
Many 110 EV
Kymco
Nice 100 EV
Kymco
Candy 3.0
Kymco
Candy 2.0
中華
emoving
馬力(hp) 4.02 4.29 2.68 4.29 2.68 1.81
極速(km/h) 54
(Boost 模式 64)
61 45 59 50 45
定速 30 公里續航力 85 公里 60 公里 70 公里 71.25 公里 40 公里 60 公里
含電池車重(kg) 80 公斤 97 公斤 87 公斤 89 公斤 87.6 公斤 68 公斤
煞車系統 前後碟煞 前後鼓煞(都會版)
前碟後鼓(導航版)
前後鼓煞 前後鼓煞 前後鼓煞 前鼓後鼓
行李箱容積 21.6L 24.7L 24L - - 1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