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與其說是試駕報告,更像是人生中場時刻的自我檢視,一場藉由 Goldwing 與自己的對談。(如果要看重機老司機試駕,可能讓讀者失望了,這是篇道地的重機新手上路體驗文)

是的,人到了中場,不再是年輕時的懵懂青澀,也少了幾分近乎偏執的熱血衝動,但靜夜沉思時,總覺得人生應不只如此,還有許多未竟之夢應當去追尋。我想,許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未竟之夢清單中,也有著「重機夢」這一項。

2015 年曾以 Honda 媒體團身份參訪 Honda Collection Hall,紀念館門口醒目的飛翼,貼切象徵汽機車愛好者的逐夢聖地。
Honda 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夢」Dream,簡單,但精準地傳達品牌核心概念。擁有夢想、追逐夢想、實現夢想,這不也是人生所該追求的嗎?

但是,捫心自問,隨年齡增長的「經驗」,未必是勇於嘗試的正向動力 (PS:年輕人甚麼都沒有,就是渾身膽識!),「經驗」不只帶來更謹慎的風險評估,也帶來對新事物更易懼怕的本能反應,這些都是初跨入重型機車前,圍繞身邊讓人不安的因素。

回首 13 年前,也就是 2008 年,正值國內重型機車擴大路權開放,直接催生重型機車自 2002 年開放以來的首波榮景,當時擔任 U-CAR 汽車編輯的英凱,也興沖沖地跟同事勁學報考重機駕訓,最終也順利拿到「大型重型機車駕照」,想說可以跟同事好好地報導二輪產品,只是當初沒想到的是,這張駕照就這樣在皮夾沉睡 13 年,今天才像新嫁娘般地嬌羞登場……(說真的,這造化,我自己也想不透啊?)

是的,若說這張駕照是這 13 年前雞腿便當換的,現在相隔 13 年,也堪稱是鐵腿便當換來的。

重機初體驗就直上超公升級,心裡驚驚怕怕的大家都一樣嗎?

即便 2005 年加入 U-CAR 以來,已累積 16 年的四輪試駕經歷,但是第一次騎二輪重機就直攻頂峰,我想這經驗還是太特別了!習慣性地看了 2021 年式小改款 Goldwing 產品數據,車身尺碼分別為車長 2,575mm、車寬 905mm、車高 1,555mm (若沒有概念,可以跟現行 3 代 Fit 相比,車長幾乎達 2/3 輛車身、車身寬超過一半,車高甚至還比 Fit 的 1,525mm 高 30mm!)。

再者,Goldwing 搭載的水冷對臥 6 缸動力心臟,不遜於汽車排氣量等級的 1,833c.c.,可輸出約 125 匹 (93kw)與 17.3 公斤米最大動力,加上裝備重量高達 383 公斤的水準,讓 Goldwing 不論尺碼、車重與動力,橫豎絕對是漢草威武的超重量級車款!

還記得年輕時的二輪旅行嗎?筆者在北海岸試車的休息點,Goldwing 旁邊停著 1 輛輕型速克達,是一位環島中的年輕女生,請替年輕夢想者們加油!

這當然也讓人衍生各種,未騎車就想打退堂鼓的擔憂,車體這麼重、尺碼這麼大、加上強勁的動力,這對「黃金翅膀」我真的能控制得了嗎?

我不想描述太深奧的技術,但身為第一次跨騎 Goldwing 的體驗者,我真的想跟大家說,如果你對 Goldwing 有興趣,真的不要只用想像,也不要預設框架,而是要親身試駕騎騎看看,你會發現遠比你想像的好騎好上手!也確實在實路體驗過程,逐步回頭去看車輛核心設計,並恍然大悟,喔原來是如此啊!

這對「黃金翅膀」我真的能控制得了嗎?英凱想說的是,絕對要親身試駕騎騎看看,你會發現遠比你想像的好騎好上手!
廣  告

安心可靠的 Honda DCT 變速箱,自排重機新體驗

深怕駕馭不了過大的動力,我覺得這是要克服的第一個坎。

這個坎,真要謝謝本田二輪技研所的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適時地幫我安然跨過!這邊不細說 DCT 技術細節,這套堪稱重機界自排變速箱的 DCT,絕對是大大降低檔車新手的操控焦慮感,因為,檔車熟練的換檔控制技巧是需要學習經驗,不只是檔位多寡,以及國際檔與循環檔的基礎差異,每輛車檔位切換與離合器銜接特性,還有新手最容易眼神死的「總是在等停紅綠燈時,消失無蹤的空檔……」,這些都是一道道硬坎得面對。

現在,Goldwing 搭載的第 3 代 DCT,真的只要像汽車自排變速箱模式,用駕駛儀表下方的旋鈕啟動引擎後,輕鬆按壓右側把手上的 D/N 檔位切換鍵就可以出發!

Goldwing 搭載的第 3 代 DCT,啟動旋鈕之後,真的只要像汽車自排變速箱,自 N 檔模式按壓 D 檔後,就能輕鬆入檔前進。
只要按壓右手把巡航鍵讓巡航系統進入待命模式,在下壓撥桿到 Set 就是啟動巡航,Res 巡航車速記憶重啟,以及+/-車速微調都跟汽車一樣,實際測試按壓微調車速約 2 公里左右。或許定位為品牌旗艦的 Goldwing,就等之後來個二輪版 Honda Sening,就完美了。

這時我也注意到 Goldwing 起步能帶給駕駛的安心感,來自柔和且不急躁的電子線傳油門設計,在預設的標準 Tour 模式下,即使以 1 檔起步時,也能感受到握把轉幅徐徐地將動力傳輸出去,駕駛只需專注在油門轉幅控制,而不需要擔心檔位變換失誤或者離合器接合時動力銜接過於突然,這都是 DCT 帶來的顯著操控優勢。而在北海岸風景優美的道路巡航時,DCT 也悄悄地進行檔位切換,變速箱輕輕傳出離合器切換與不同檔位接合時的喀嚓聲,若稍不留心感受與觀察儀表,並不易察覺檔位切換。

而在約時速 60 公里的中低速域巡航,包括啟動跟汽車幾乎相同的定速巡航模式時,Goldwing 較常以 6 檔或最高 7 檔做為巡航檔位,帶來以靜肅與節能優先,引擎轉速僅 1 千多轉的巡航體驗,我認為也是最符合 Goldwing 主打長途旅行巡航的產品特性。

Honda 開發的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不只讓重機移動更舒適,對於駕駛操控也更具親和力。

當然,以 Goldwing 這將近 400 公斤量級的車款,幾乎是 5 位成人的體重,如何挪車也肯定是傷透腦筋。

這也是 Goldwing 搭載的 DCT 十分貼心的設計之一,那就是「Walking Mode」慢速移車模式,數據上是支援前進 1.76 km/h 與倒車 1.2 km/h 慢速移動功能。實際使用上也很方便,進入空檔模式與拉有手把煞車後,再按壓左手把上的慢速移車模式,再透過前後撥桿來控制慢速前進與倒車後退,使用上不僅容易上手,也大大緩解重型機車移車時的操控煩擾!

「Walking Mode」慢速移車模式,是 Goldwing 移車時的利器,避免駕駛在停車時,難以控制過重的車身重量。

移動二輪不倒翁,低重心水平對臥引擎的過彎優勢

再來,我並不會說 Goldwing 能做到像輕型機車那樣刁鑽,畢竟尺碼等級完全不同。而是,以它如此可觀的尺碼與車重,騎上路卻有意料之外的平穩與易操控性,尤其過彎時駕駛上半身側傾的重心轉移,真的比我原本想像靈活太多與簡單!

水平對臥引擎一如汽車擁有的低重心優勢,在 Goldwing 的動態表現也相當明顯,尤其過彎時,讓我覺得 Goldwing 像極了可以輕鬆擺盪的不倒翁!

這該怎麼描述呢? 有了,我覺得 Goldwing 像極了不倒翁!

搭載水平對臥引擎所帶來的低重心特點,讓過彎的 Goldwing 有點像一具移動的二輪不倒翁,上半部只要輕輕地一晃,就能輕鬆稍微側傾壓彎,一出彎道時的車身回正也是一樣簡單,真的不用費心費力處理每次進出彎,輕輕來回擺盪與微微催油門就能愉悅過彎!

排氣量 1.8 升的水冷對臥 6 缸動力心臟,不只擁有充沛的動力,更能達到低重心的優勢。

極其舒適的道路巡航,人生中場是該有這樣的享受

若要我選一項 Goldwing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特點,我絕對是選「極其舒適的道路巡航感」!

不得不想,我第一輛重機試駕就騎到 Goldwing,這對我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啊?

行路質感這麼舒服的車,幾乎阻隔傳遞到手把的路面與引擎震動感 ,還有蠻特別的是 Goldwing 引擎散熱,應該是水平對臥引擎與空力設計的關係,在駕駛座不太會感受到引擎撞風時散發的熱度,(原本以為檔車震動感與引擎熱雙腳不就是天生俱來?),還有釋壓感優異的麂皮寬敞座椅,升溫快速顯著的手把與前後座椅加熱功能,這真的寵壞了雙手與屁股啊……

儀表板可以清楚顯示加熱段數,實際設定後,一分鐘內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加熱效果,相信對於冬季騎乘舒適性大有幫助。
極騎舒適的乘駕感,絕對是 Goldwing 的產品最大特點,讓車主能舒服地移動到想去的地方。

2021 年式 Goldwing 細節改變有哪些

上面是我在短短幾小時內,初步體驗 Goldwing 的主要感想,不過,也要說聲不好意思,Goldwing 是配備極其豐富的產品,不論是配備或操作介面,若說它是二輪界的汽車我想也不為過,也因此要短時間全面體驗與紀錄 Goldwing,確實力有未逮,或許,改天有機會再來好好來趟長里程體驗。

2021 年 Goldwing Airbag 提供雙車型,全車系提供珍珠炫光白塗裝 ,Goldwing Airbag 版本擁有專屬的糖果熾熱虹 Two Tone 塗裝。

在這邊,我就簡短聚焦在 2021 年式 Goldwing 改變細節。首先,產品編成上,2021 年 4 月 22 日正式導入的 2021 年式小改款 GL1800,車型採雙車型導入標準版 Goldwing 119.8 萬元,Goldwing Airbag 128.8 萬元,全車系標準色為珍珠炫光白,至於 Goldwing Airbag 版本則另擁有專屬糖果熾熱虹 Two Tone 塗裝,簡單講,紅色的就是旗艦版專屬塗裝。

除維持液晶螢幕設計外,2021 年式最大的精進是可支援 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 連接功能。

2021 年式有哪些設計細節精進呢?我們依序車身前後來說,最重要的是儀表板新增支援 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 連接功能,不過,原廠因安全考量只開放透過安全帽藍芽作為手機與車載系統的啟動中介,而無法直接透過手機藍芽來啟動 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 功能,當然,順利啟動串接功能後,包括導航圖資、手機來電與數位音樂等主要功能都可支援。

2021 年式小改款坐墊改採麂皮處理、後座椅背角度由 17 度在往後調整到 24.5 度。

接著,原廠霧燈列為標配、音響與等化器升級、坐墊改採麂皮處理、後座椅背角度由 17 度在往後調整到 24.5 度,同時厚度與高度各加 5mm 與 30mm,另外,後行李箱容積由 50 升提高到 61 升,可容納兩頂全罩式安全帽以增加便利度。

兩側原廠霧燈在 2021 年式列為標配項目。
Goldwing 作為長途巡航的旅行車款,除將行李箱容積升級到 61 升,可容納兩頂全罩式安全帽,原本兩側也附有置物空間。

高英凱副總編輯

評論

回憶故鄉小鎮醫生的 Goldwing,質感地位取決於對人的投射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時間約 1994 年左右,在南部故鄉小鎮有位醫生,騎一輛很帥氣的重型機車,有次聽到醫生介紹他的心肝寶貝,特別強調車上有冷氣與音響等配備,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怎會有配備如此豪華的機車! 現在回想,當初看到就是 Honda 第 4 代 Goldwing 的 GL1500 車型。雖然當初對車輛完全沒有概念,對於細節已逐漸淡忘,但那帥氣的車身輪廓仍有印象,當然,車輛質感地位也多少取決於對車主的投射,醫生是地方仕紳騎 Goldwing 自然也是品味展現。另一方面,這次有緣試駕 GL1800,也算是稍稍一圓年輕時的夢想。

人身部品小教室:Macna Rime 短手套

舒適與安全的騎乘體驗,除了必備的安全帽之外,一副優質機車手套同樣是值得投資的人身部品。畢竟,最直接且需要持續操控機車的身體部位,正是你的雙手,因此,如何保持靈活的操控,同時,在發生摔車意外時能適時提供雙手保護,都是倚賴機車手套。

此次筆者選用部品為荷蘭 Macna Rime 短手套,兼具上述的「舒適靈活」與「安全防護」兩大特性。Macna 採用獨特的「Ergo Thumb 人體工學拇指」,運用拇指和食指一片式立體剪裁設計,打造符合手握把手的手套造型,尤其讓騎乘時最常摩擦旋轉的虎口部位,擁有良好的靈活度與肌膚舒適性。指尖縫線採偏移設計,以避免縫線直接卡指縫,再加上背面透氣布設計,提升騎乘時的舒適度。

至於關節處則有硬式護具,能在摔車時適時提供保護。Macna Rime 短手套也通過 CE 1KP 的歐盟認證護具安全等級。另外,選購手套時也可考慮較為醒目的色系,例如醒目的紅黑白混搭 Macna Rime 短手套,不只增添個性風格,在騎乘時對向來車駕駛視覺辨識,或者騎士手勢辨識度也有所提升。